天冷了,三七、红景天吃起来? 卒中防治需要更有“章法”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天冷了,三七、红景天吃起来? 卒中防治需要更有“章法”
文章图片
天冷了,三七、红景天吃起来? 卒中防治需要更有“章法”
文章图片
近日 ,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脑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 在成立大会上专家表示 ,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任重道远 , 中医在脑卒中防治上有很多经典药物与方法 ,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专业防治委员会成立后 , 将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脑卒中 , 尤其是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研究脑卒中的防治方法 , 同时打造基础研究与应用的转化平台 , 发挥中药优势 , 更好促进患者康复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杨彦
1/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时会采用中成药治疗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明华教授表示 , 脑卒中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 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 近年来 , 缺血性脑卒中的现代医学诊疗取得了巨大成绩 , 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或直接取栓使许多患者获益 。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新型抗凝药物的出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也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中医学防治脑卒中其实也有悠久的历史 。 吴明华主任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 , 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天麻钩藤饮等等 , 都是活血散结的经典方 , 在我国当前的临床实践中 , 运用中药和针灸也十分普遍 , 而针灸最主要的适应症就是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 。 一个涉及全国48家综合性医院的横断面调查显示 , 约1/3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时采用中成药治疗 , 且药物品种繁多 。 另一个前瞻观察性研究发现 , 新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中药的比例高达83.1% , 甚至超过了抗栓药物的使用率 。
三七、红景天活血化瘀 , 能防住卒中吗?
眼下寒冬已至 , 又到了脑卒中高发的时间段 。 日常有保健意识的老年人 , 开始吃起三七、红景天等中药来调节“三高”、活血化瘀 , 这样的保健防卒中方法是可取的吗?吴明华主任表示 , 三七、红景天等都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中药 , 有其适应人群 ,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得当 , 确实也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 但不能神化其治疗效果 。 中药讲究辨证 , 药材也需要配伍才能发挥最大药效 。 如果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 也不可单单依赖一味或几味中药 , 其他药物治疗也不能少 。
“如何将经典方药更好地运用到脑卒中的防治中 , 药材如何配伍才能最大程度被激活?怎样用现代化的方法去解读中医中药 , 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 ”吴明华主任表示 , 单纯的西医或中医预防卒中 , 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 中西医结合防治卒中任重道远 。 专业委员会也将加速基础生物医学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不断提高临床创新能力 , 在卒中防治中发挥中药多靶点治疗以及减毒增效的优势 , 创新疗效明确药物、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 。
为脑卒中治疗增加“中医力量”
虽然中医药使用广泛 , 但部分医疗机构或个人仍缺乏规范化培训 , 还存在不能良好地把握适应症、不能精准辨证论治的现象 。 其次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缺乏高级别推荐 , 亟待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提供支撑 。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脑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 正是在此背景下 。
专业委员会成立后 , 将创建中西医结合脑卒中防治临床研究基地 , 打造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平台 ,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 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脑卒中 , 尤其是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研究脑卒中的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