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声声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陈广生
蝈蝈 声声
文章图片
蝈蝈 声声】插图王金辉
郊游时花15元买了只蝈蝈 , 没想到 , 这小玩意儿给我家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 。
把蝈蝈带到家 , 故意没告诉87岁的母亲 , 我要给她个惊喜 。 果不其然 , 听到蝈蝈的叫声 , 母亲立马四处寻找 , 疑惑地对我说:“是蚰子在叫吗?”我把蝈蝈放在她面前 , 她拿起笼子仔细地观看 , “是蚰子 , 是蚰子!”母亲高兴得一连说了好几遍 。 “是蚰子不错 , 它的学名叫蝈蝈 。 ”我对母亲说 。
于是 , 母亲就开始忙乎给蝈蝈找吃的了 。 先是切了条红萝卜 , 蝈蝈不吃 。 母亲又找来洋葱、青椒、菜叶好几样东西 。 可能是刚来“认生”吧 , 蝈蝈对这些全都没兴趣 。 母亲突然想起 , 过去都是在黄豆地里逮蝈蝈 , 它应该爱吃黄豆叶子 , 于是赶紧找来几颗黄豆撒在花盆里 , 期盼着早日长出叶子给蝈蝈喂食 。
其实 , 在后来养蝈蝈的日子里得知 , 蝈蝈是杂食昆虫 , 青椒、萝卜、黄瓜、洋葱、面饼、蛋黄都是它的食物 。 母亲种下的那几粒黄豆 , 很快就发芽、长叶、结荚 。 母亲小心地从豆棵上掐下一片叶子 , 放在蝈蝈的笼子里 , 可这个家伙一点也不给面子 , 母亲不解地喃喃:“过去蚰子是在黄豆地里长大的啊 , 怎么就不吃豆叶了呢?”
蝈蝈声声叫不停 。 它那两只翅膀像上紧的发条 , 不停地在抖动中发出阵阵声响 。 晚上睡觉的时候它叫着 , 早上起床的时候还叫着 , 似乎只有人到它身边才停一下 , 一整天叫啊叫 。 妻子说:“这么小的身子 , 咋这么大的能量啊!”
蝈蝈放在阳台 , 离女儿房间很近 , 问是不是吵到了她 。 女儿却说:“听着这声音睡得好香啊!”
城里出生的人都喜欢这声音 , 我想 ,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吧!这响亮、悠扬的声音 , 极具感染力 , 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清水秀的田野;这清脆、动听的声音 , 极有画面感 , 让人眼前浮现的是五谷丰登的景象;这悦耳、醉人的声音 , 还有很强的穿透性 , 一下就会钻进你的心里 , 把你的思绪拉到很远很远 , 让你想起曾经有过的美好和快乐 。
记得童年的时候 , 每到夏季 , 我们这帮半大小子 , 就会追着蝈蝈的叫声在田野里疯跑 。 看到一只蝈蝈 , 慢慢走过去 , 用手掌一捂就把蝈蝈逮住了 。 其实没这么简单 , 因为“捂”的力量总是掌握不好 , 捂轻了蝈蝈会跑掉 , 捂重了会把蝈蝈弄得缺胳膊少腿 。 好在庄稼地里有的是蝈蝈 , 总有一只会成为我们笼中的“宠物” 。 逮完蝈蝈 , 时值正午 , 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 , 烤得大地冒着青烟 , 烤得庄稼无精打采 , 烤得人们无处可躲 。 于是 , 我们来到一处水塘 , 迫不及待脱了衣服 , “扑通扑通”跳进水里 , 有的“扎猛子” , 有的“打嘭嘭” , 有的“做狗刨” , 啥姿势的都有 , 伙伴们玩得无不尽兴 。 这时 , 不知哪个小伙伴摸到一条鱼 , 于是大家你争我夺 , 抢得不亦乐乎 。 有使坏者一个猛子扎入水下 , 悄悄潜到另一小伙伴身边 , 猛地露出头来 , 吓得小伙伴哇哇乱叫 。 玩够了水 , 我们又惦记起村南那块瓜地 。 先找两个和“看瓜人”沾亲带故的小伙伴去瓜棚 , “大爷”“二叔”亲切地叫着 , 有一搭无一搭天南海北地聊着 , 千方百计吸引“看瓜人”的注意力 。 此时 , 另一队伙伴已开始行动 ,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地边那几个已经成熟的甜瓜就成了我们的果实 。 估计时间差不多的时候 , 两队小伙伴胜利“会师” , 共同享受起甜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