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子菜做成了新网红

本文转自:长沙晚报
“铜官姚记”工艺获得7项国家专利 , 带动当地100多户农户种菜增收
坛子菜做成了新网红
坛子菜做成了新网红
文章图片
地窖占地1000多平方米 , 温度夏天不超过25℃ , 冬天不低于15℃ 。
坛子菜做成了新网红
文章图片
姚巨伟介绍 , 在地窖恒温、恒湿的环境下 , 这种酱辣椒需要发酵九九八十一天才可出坛 。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贺文兵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贺文兵
望城区铜官镇姚巨伟家中祖祖辈辈制作坛子菜 , 他接手后 , 创新开发出了老坛发酵、地窖储藏等制作方式 , 将菜品增加到20多种 , 他家的“铜官姚记”坛子菜被誉为“潇湘第一坛” 。 12月8日 , 湖南省商务厅发布第六批“湖南老字号”公示名单 , “铜官姚记”名列其中 。
家住望城区铜官镇、今年53岁的姚巨伟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铜官陶瓷厂工作 。 20多年前 , 铜官陶瓷厂改制 , 姚巨伟下岗 。 下岗后 , 姚巨伟开过单车修理店、跑过摩的、干过空调安装工等 。
“我家祖祖辈辈制作坛子菜 , 在当地小有名气 。 下岗后 , 我父母要我跟着他们学做坛子菜 , 我当时还是个年轻小伙子 , 觉得做坛子菜没有出息 , 不是我想干的事 。 ”姚巨伟告诉采访人员 , 下岗后兜兜转转五六年 , 人过得辛苦也没挣到钱 , 后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下 , 最终回归学做坛子菜 。 姚巨伟在继承祖传老手艺的同时开拓创新 , 规整建设了地窖 , 发明了自动加水保湿装置等 , 取得7项国家专利 。 并成立了湖南姚巨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注册了“铜官姚记”商标 。 2014年 , “铜官姚记”坛子菜通过了QS认证 。
随着铜官古镇文旅产业的开发、升级 , 八方游客接踵而来 , 姚巨伟从中“嗅”到了商机 , 于是 , 他将闲置多年的铜官陶瓷三分厂的厂房租了下来 , 招聘了当地20多名制作坛子菜的能工巧匠和30多个种植、销售能人 , 开启了坛子菜规模发展之路 , 走上了时尚化坛子菜之旅 。
2021年国庆节期间 , “铜官姚记”的洋姜、萝卜头、辣酱等20多个品种的坛子菜入市铜官窑古镇景区铜官草市 , 广受好评,7天时间共卖出了1.5万公斤 。 “坛子菜当零食吃 , 这就是我要追求的 。 ”姚巨伟介绍 , “铜官姚记”坛子菜闻着香、吃着甜 , 吃完后淡淡的酱香味让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
“铜官姚记坛子菜最大的特色就是香、脆、酥、甜、酸 , 最大的奥秘在于独特的坛子、独特的地窖、独特的制作工序 。 ”姚巨伟介绍 , 在铜官镇古老独特的制坛工艺下生产出来的坛坛罐罐 , 被称为“会呼吸的坛子” , 坛罐既能透气又不渗透;坛子菜在温度太低的条件下不能发酵 , 而温度太高益生菌则会停止发酵 。 “铜官姚记”的地窖的温度夏天不超过25℃ , 冬天不低于15℃ , 地窖恒温、恒湿,这样的环境下 , 益生菌可以有效发酵并形成菜品独特风味;而坛子菜制作就有19道工序 , 还有“三蒸三晒”等工艺流程 。
采访人员在“铜官姚记”的地窖看到 , 地窖占地1000多平方米 , 一口口古色古香的铜官老坛映入眼帘 , 在桔黄色灯光的衬托下如同进入了地宫 。 “这个酱辣椒需在坛子里九九八十一天发酵后才可出坛 , 像洋姜、萝卜头只需七七四十九天就可出坛 。 ”姚巨伟边介绍边打开密封的坛盖让采访人员察看 , 坛子菜的淡淡酱香顿时溢满地窖 。
坛子菜做成了新网红】铜官镇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 , 以烧制陶瓷闻名于世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铜官姚记”坛子菜主要市场是全国各地的湘菜餐饮店 , 同时依托百年铜官窑 , 在产品创意、包装上融入铜官窑文化 , 定制各种形状的大小坛子装上各个品种的坛子菜 , 走向了旅游市场,还通过直播带货 , 将坛子菜卖到了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