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奥密克戎有多种亚型毒株,第一批次疫苗难阻再次感染

张文宏:奥密克戎有多种亚型毒株,第一批次疫苗难阻再次感染】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12月17日在线上+线下举行 。
张文宏:奥密克戎有多种亚型毒株,第一批次疫苗难阻再次感染
文章图片
会议现场 。 孙国根摄
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放松、优化 , 国内新冠感染迎来了一波高峰 。 与会中美相关专家围绕新冠疫情防控的难点与对策以及新冠病毒未来的可能变化进行讨论 。 参与讨论的有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卓超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纪念医院齐超教授、美国阿克伦儿童医院微生物科主任郑晓天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等相关领域的专家 。
张文宏认为 , 现在奥密克戎病毒有多种亚型毒株 , 在感染一种亚型之后还有可能感染另外一种亚型 。 最终其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样 , 具有季节性感染以及区域性感染的特征 。 人体在感染多种病毒亚型后 , 在人体的免疫记忆压力下 , 最终导致病毒的毒力不断下降 。 目前国内人群接种的第一批次疫苗来自于原始病毒株 , 病毒在经过多次变异之后 , 疫苗的保护效果越来越弱 , 很难阻止新冠病毒的再次感染 。 根据美国的疫情防控经验 , 除新冠病毒外 , 其它病毒的感染也是不能忽略的 , 在新冠病毒的感染率下来之后 , 流感或者其它病毒的感染率会升高 。 同时要追踪病毒的变异 , 目前病毒的变异主要集中在病毒的RBD区域 , 没有出现病毒重组的现象 , 但要对此保持足够的关注 。
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的领域 , 就疫情防控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 徐英春教授认为应继续监测新冠病毒的变异;在后疫情时代 , 目前已经布局的医疗资源不仅可以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 , 也应该鉴别与诊断更多的风险;应该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保护与关注 。
殷晓鸣教授认为应长期持续的关注病毒的变异 , 目前在新冠病毒中出现的变异都是点突变 , 未来若是新冠病毒像流感病毒一样出现不同病毒间的重组 , 其致病性将会出现巨大的改变;由于疫苗免疫力持续不久 , 并且不同毒株之间会发生突破性感染 , 建议发展非免疫类型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应该大力推广抗原检测 。
齐超教授认为未来新冠病毒的变化应该与外界的筛选压力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考虑 , 筛选压力越高病毒引起的症状就会变得越轻 。 郑晓天教授还提出在儿童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发生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 由于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 , 其可以对人群进行重复的感染 。 在免疫压力下 , 新冠病毒的毒力会不断下降 , 最终可能与流感病毒类似 。 目前国内人群整体的免疫处于洼地 , 有待进行新冠疫苗的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 同时专家组提出 , 在检测新冠病毒的同时不能忽略其它病毒的合并感染 , 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