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对话会 | 日间手术发展跑出“中国速度”

日间手术是指病人在同一个工作日完成手术或操作并出院的(不包括门诊手术或操作)手术模式 。 日间手术具有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 , 是一种医保、医院和患者共赢的手术治疗模式 , 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2022年是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成立十周年 。 日间手术在国内发展现状如何 , 未来会从哪些方面发力?带着这些问题 , 健康报采访人员对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主席张振忠进行了专访 。
智库对话会 | 日间手术发展跑出“中国速度”
文章图片
关键词日间手术
对话嘉宾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主席张振忠


智库对话会 | 日间手术发展跑出“中国速度”】报
日间手术起源于国外 , 其在国内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张振忠:日间手术的概念在1909年被首次提出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开始广泛开展 。 20世纪九十年代后 , 随着腔镜、内镜等微创手术和针对高龄及合并症多的患者采取的局麻下开放手术的广泛应用 , 日间手术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道路 。
20世纪80年代开始 , 我国就有临床医生开展日间手术的报道 。 1983年 , 武汉儿童医院医生在美国观摩了日间手术 , 回国后就开始探索开展日间手术 。 1998年2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做了国内第一台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日间手术 。 在这一阶段 , 我国日间手术主要以临床医生为主导展开探索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 , 患者手术治疗的需求日益增高 。 一些医院开始尝试以医院为单位 , 在医院统一管理下开展日间手术 。 2001年以来 , 武汉儿童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别开展了日间手术 。 2006年 ,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在国内率先组织区域性日间手术试点 。 随后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也陆续开展了日间手术 。
2010年 ,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全国日间手术经济政策研究协作组 。 2012年 , 在协作组的基础上 ,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主席单位 ,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8家机构作为副主席单位 , 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 截至2022年11月 , 中国日间手术联盟共有成员单位230家 , 分布在全国30个省(区、市) 。
联盟成立后 , 通过组织医院相互观摩日间手术、开展学术交流和专题培训与技术推广 , 在全国宣传普及日间手术 。 此后 , 日间手术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 开设日间病房或日间治疗中心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 从2015年的100家发展到2020年底的2409家 。
此外 , 联盟还接受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委托 , 开展日间手术政策、管理、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的研究 , 为制定日间手术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



国家层面出台了哪些政策 , 推动了日间手术的发展?
张振忠:日间手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 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支持 。 2015年1月 ,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中首次提出 , 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 , 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 , 逐步推行日间手术 , 提高床位周转率 , 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