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不“退烧”,保健狂“吸金”

维C不“退烧”,保健狂“吸金”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鲸商 , 作者|三轮
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 , 让大家意识到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 。 前面 , 电解质水被抢断货;现在 , 养生保健产品也卖爆了 。
因为新冠让不少家庭对维生素C片、蛋白粉等 , 增强免疫力类保健品的消费需求猛增 , 在淘宝、京东、美团等多个电商平台中 , 汤臣倍健、康恩贝、东北制药、安利等多个品牌的维生素C片和泡腾片持续热销 , 甚至一些品牌的维生素C片、蛋白粉出现了断货情况 。
后疫情时代 , 新冠病毒不仅让消费者对提升免疫力有需求 , 在一些“专家”的养生建议下 , 还间接激发了消费者对护肝片、鱼油、胶原蛋白等保健产品的需求 。
此时 , 国内外的保健品品牌 , 都在摩拳擦掌、加足马力去抓住这一市场机会 , 以便于实现逆势增长 。 而疫情中 , 本身钱包已经干瘪的“打工人” , 又要被“割韭菜”了吗?
疫情“高烧” , 保健品“卖爆”
回顾2003年的“非典”时期 , 间接加速了中国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知 , 当年中国保健品市场销售规模突破300亿 。
2019年底新冠至今 , 病毒的变化让我们的防疫政策随之改变 , 直到放开前期 , 越来越多人感染之际 , 专家建议感染期间可适量服用维C , 每日不超过200毫克 , 一定不要过量 。 不过补充维生素C , 最好还是从富含维C的水果、蔬菜中获得 , 对药物或营养品 , 能少吃就少吃 。
维C不“退烧”,保健狂“吸金”
文章图片
维C不“退烧”,保健狂“吸金”】水果摄入有限 , 大部人还是喜欢走“捷径”的 , 他们涌入药店进行购买保健品 。 在淘宝、快手等达人的直播间内 , 维生素C也成了香饽饽 。
比如 , 某款维生素C咀嚼片售价为128元4盒 , 开卖瞬间就显示跳单超过4万件 。 老年人钙片、成年人蛋白粉、益生菌等产品也成为当下热卖的产品 。 “增强免疫力、提升好状态”等宣传标语出现在各大产品介绍页 。 #还是熟悉的配方 , 熟悉的味道#
实际上 , 保健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品类 。 按照规定 , 保健食品是指 ,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 具有调节机体功能 ,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 不能替代药物 , 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
即便如此 , 也无法阻挡广大消费者对免疫健康支持产品的狂热 。
本来以中老年人为主力军的保健产品 , 在国内人口老龄化以及各类疾病年轻化趋势的影响下 , 正在向其他年龄段渗透 。 而此次疫情开放 , 加速了功效性强的产品的宣传 。 各年龄段的消费者纷纷购入功效型保健品 , 以求健康 。
另外 , 招商证券研究发现 , 2021年中国VDS(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达到267亿美元 , 仅次于美国 , 但人均消费量仅在20.1美元 , 相比美国(104美元)、日本(91美元)、澳大利亚(76美元)、以及新西兰(49美元)均有数倍提升空间 。 由此可见 ,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仍有较大可挖掘空间 , 而新冠开放加速了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消费习惯形成 。
维C不“退烧”,保健狂“吸金”
文章图片
结合Euromonitor预测数据和当前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者购买保健品受到宏观经济环境 , 以及受疫情的影响 , 预计未来五年 , 国内保健品行业增速将至少保持在4%左右 , 2026年行业市场规模约5178亿元 。
这对于保健品品牌来说 , 是一次发展机会 。 目前 , 国内规模较大的保健品生产商包括:广东的仙乐健康和汤臣倍健、江苏的艾兰得、山东的威海百合 。 全球领域规模较大的保健品生产商包括:欧洲的AYANDA、澳大利亚的LIPA、美国的Pharmavite , 以及美国的G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