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为求独家“疗效”,竟在凉茶中添加布洛芬!法院:判刑!

商家为求独家“疗效”,竟在凉茶中添加布洛芬!法院:判刑!
文章图片
凉茶对于南方的朋友们来说可谓是一大“福音” , 即能解渴、润肺、去火 , 又可消肿、明目、降血压 , 在头疼脑热的时候比起去大药房 , 很多人都首选凉茶店 。
可同样是卖凉茶 , 隔壁凉茶店门庭若市 , 陆某家店铺却无人问津 , 对此陆某“煞费苦心”钻研经商之道 , 终于他发现原因是自家店铺没有特色 , 缺少“拳头”产品 。
商家为求独家“疗效”,竟在凉茶中添加布洛芬!法院:判刑!
文章图片
为了打造特色 , 陆某把具有镇痛和缓解感冒症状等功效的西药打成粉末掺在凉茶中 , 并打起了自家凉茶具有治疗感冒、发烧、咳嗽、牙痛等功效的广告 。 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街坊邻居的追捧 , 他家的生意也火爆了不少 , 但也吸引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注意 。
商家为求独家“疗效”,竟在凉茶中添加布洛芬!法院:判刑!
文章图片
经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取样 , 检测出凉茶中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布洛芬、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等西药成分 , 面对事实陆某供认不讳 。 最终 , 经法院审理认为陆某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 缓期一年执行 。 市场监管局也开出了罚单 , 责令陆某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
对此 , 有许多人感到疑惑:在凉茶中加药怎么就违法了呢?
实际上凉茶属于食品管理行列 , 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 ,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 明确规定不得添加药品 。 陆某没有医师或药师资质 , 在无医药依据、不明确医药规范的情况下往凉茶中添加的药品属于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添加、使用的物质 。
看到这里 , 一定有人会好奇:西药属于药物不是毒 , 陆某为何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呢?详见文末拓展↓
君子爱财 , 取之有道 。 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 广大商家、经营者切勿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 切莫因一时的小聪明犯了大错 。
商家为求独家“疗效”,竟在凉茶中添加布洛芬!法院:判刑!
文章图片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 , 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 , 我们身边不少朋友也成了“小阳人” 。 对此 , 小编提醒大家 , 凉茶不是药物 , 不应追求或过度迷信商家对其功效方面的宣传 , 生病时要通过正规合法渠道 , 在具备相关资质的店铺中进行药物采购 。
最近多地新闻报道 , 有不少患者因错误用药导致急性肝损伤入院 ,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在用药过程中切记要正确用药 , 理性囤药 , 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切忌多种感冒药同吃 。
商家为求独家“疗效”,竟在凉茶中添加布洛芬!法院:判刑!】很多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包括中成药 , 都含有退热止痛效果的 , 一起混吃不仅不会加速病情好转 , 反而可能因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 甚至引起急性肝肾衰竭 。
商家为求独家“疗效”,竟在凉茶中添加布洛芬!法院:判刑!
文章图片
请大家吃药前 , 一定要拿出药物说明书来 , 仔细查看有效成分是否存在重复 , 尤其注意“对乙酰氨基酚”字样 。 还没有买药的朋友注意 , 相同功效或者成分重复的药物 , 根据自己和家人情况 , 选择1~2种购买即可 。
切忌用药后喝酒 。
实际上 , 很多药都不能和酒同服 。 “酒精+对乙酰氨基酚”会增加肝损伤风险 , “酒精+非甾体抗炎药”会直接损伤胃黏膜 , “酒精+抗过敏药”会造成困倦、眩晕、反应迟钝、呼吸及循环中枢受到抑制、呼吸变慢、血压下降等症状 。 大家注意不要用药后喝酒 , 以免出现不适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