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抢!这些新冠“特效药”究竟多有效?( 二 )


这同样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3期临床试验 , 入组标准包括:①≥18岁;②在入组前5天内确认新冠病毒感染;③入组后5天内出现症状;④有至少1种特征或潜在状况与新冠肺炎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上升相关 , 且患者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或没有与重症新冠肺炎风险相关的特征 , 但患者未接种疫苗或上次接种新冠疫苗的时间在12个月之前 。
EPIC-SR研究研究共纳入1153例患者 , 按1:1随机分为两组 , 分别接受Paxlovid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 然而 , EPIC-SR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患者自我报告连续4天症状减轻) 。 在关键次要终点(住院或死亡)方面 , 与安慰剂组相比 , Paxlovid组的相对风险降低了51%(Paxlovid组:5/576;安慰剂组:10/569) , 但未达到显著差异 。 在接种过疫苗的感染者中 , Paxlovid组住院或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57% , 但差异同样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 2022年6月14日 , 辉瑞公司称 , 由于在标准风险的患者群体中观察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都非常低 , 已终止EPIC-SR研究[3] 。
除了EPIC-HR和EPIC-SR以外 , 辉瑞公司还开展了2/3期临床试验EPIC-PEP研究[4] , 旨在评估Paxlovid是否有效减少暴露后新冠感染的风险 。 该研究纳入了2957例成年人的数据 , 这些受试者的快速新冠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 , 且曾经在96小时内接触过有症状且最近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个体 。 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 , 分别:①使用Paxlovid治疗5天 , 随后使用安慰剂治疗5天;②使用Paxlovid治疗10天;③使用安慰剂治疗10天 。
结果显示 , 与安慰剂组相比 , 使用Paxlovid治疗5天和10天的患者 , 感染的风险分别降低了32%与37% 。 然而这些结果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 , 未能达到主要终点 , 表明Paxlovid不具有暴露后预防的效果 。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临床证据的金标准 , 但它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 相对而言 , 真实世界研究(RWS)具有来源人群多样、入排标准宽松、随访时间长、结局指标全面等特点 , 其研究结果可以作为RCT的补充 。
2022年9月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Paxlovid在以色列患者人群中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5] 。 这是一项观察性、回顾性队列研究 , 样本量高达109254例 , 其中3902例(4%)患者在研究期间接受了Paxlovid治疗 。 研究开展期间 , 以色列流行的优势毒株为奥密克戎毒株 。
结果显示 , 65岁及以上的患者接受Paxlovid治疗后 , 因新冠感染造成住院的比例为14.7/10万人-天 , 因新冠造成的死亡共2例 , 相对于未接受Paxlovid治疗的患者 , 其住院风险降低73%(调整后HR:0.27;95%CI:0.15-0.49) , 死亡风险降低79%(调整后HR:0.21;95%CI:0.05-0.82) 。 但在40岁~64岁的患者群体中 , 无论患者是否接受Paxlovid治疗 , 因新冠感染造成的住院和死亡风险都没有显著差异 。
先别急着抢!这些新冠“特效药”究竟多有效?
文章图片
真实世界研究中 , 65岁及以上患者(图A)和40~64岁患者(图B)住院累积风险比
10月 , 顶级期刊《柳叶刀》发布了molnupiravir与Paxlovid两款新冠口服药治疗中国香港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6](详见:
《柳叶刀》上线香港真实世界研究:新冠口服药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感染死亡率
) 。 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年龄超过60岁 , 且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奥密克戎感染者 。 研究结果表明 , 早期使用Paxlovid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住院率与死亡率 , 并减少住院后的疾病进展与死亡风险 。 12月 , 该研究团队于《柳叶刀-传染病》发布了另一项针对感染奥密克戎BA.2毒株的住院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 其研究对象同样主要为未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65岁)患者 。 结果表明 , 这些患者早期使用Paxlovid治疗 , 能有效降低全因死亡率 , 减少复合疾病进展结局以及需要氧疗的风险[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