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医教你在家防“疫病”

中药|中医教你在家防“疫病”

文章图片

中药|中医教你在家防“疫病”

文章图片


在当下的抗疫一线 , “中医药”被频频提及 。 中医认为 , 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 , 是以伤阳为主线 , 病位在肺和(或)脾 。 对于疫情的科学防治 , 中医也有自身的特色 。

■ 注意防护 , 可戴香囊
新冠肺炎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 , 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尤其重要 。 另外 , 大家可取适量藿香、佩兰、山奈、冰片 , 研成末或直接装入香囊佩戴 , 夜间置于枕边 。

■ 合理饮食 , 避免油腻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 如果脾胃受损 , 人体正气就得不到补充;正气虚弱 , 卫外无力则易感外邪 。 因此 , 疫情期间饮食宜清淡 , 避免进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 , 避免过食 , 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

■ 起居有常 , 不妄作劳
每天定时作息 , 不要熬夜 , 保证充足睡眠 , 可以尝试子午觉养生法 , 即中午11~13点睡午觉 , 晚上11点前入睡;还要注意避免房事过度 , 以免耗伤肾精 。
■ 宅在家里 , 也要运动
缺乏运动易使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 , 平时要避免久坐久躺 , 长时间玩手机 。 在家也可进行很多运动 , 比如瑜伽、健身操、跳舞;中国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功法可促使气血通畅、血脉流通 , 既能强身健体 , 又能舒畅情志 , 适用于居家人群预防新冠肺炎 。
■ 疫情期间 , 避免恐慌
这段时间 , 人们常出现恐慌、过度焦虑和烦躁的情绪 。 中医认为 , 恐伤肾、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 。 不良情志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 , 降低抗病能力 。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脏腑机能才旺盛 , 不易感染疾病 。

■ 中药调理 , 纠正偏性
药物预防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 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 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 , 从而不易生病 。 脾虚者健脾 , 肺虚者补肺 , 肝旺者疏肝 , 气虚者补气 , 血虚者补血 , 阳虚者壮阳 , 寒盛者袪寒 , 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可根据患者体质 , 给予个性化中药预防处方 。
中药剂型丰富 , 药茶、药膳服用方便 , 味道易接受 , 可广泛用于各类人群 , 起到养心安神、解郁除烦的作用 , 比如百合、合欢米、酸枣仁等 。 中药汤剂药可根据个体健康状况灵活调整 , 身体状况欠佳及有特定需求人群 , 可用中药预防方:生黄芪15克、党参9克、紫苏叶9克、羌活6克、防风6克、藿香6克、金银花9克、茯苓15克、炒白术9克、陈皮6克、生姜6克 , 水煎服 , 每日一副 , 分早晚两次服用 。 中成药快速易得 , 适用于应急或不方便煎煮中药的人群 , 可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 对于不易接受中药的儿童 , 还可以采用药浴、敷贴等方法 。
另外 , 穴位按摩、艾灸、中药泡脚等方法也有助于防范外邪 。
穴位按摩:按摩太阳穴、神门穴(靠小指侧的腕横纹处)、内关穴(腕横纹上约3指处)、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涌泉穴(足底第2、3脚趾间趾缝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等穴位 , 可起到镇静安神作用 , 减轻焦虑或抑郁 。
艾灸:艾灸有调和气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 可取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内关穴、神门穴等 , 每穴灸10~15分钟左右 , 每天1次 , 每3天歇一天 。
中药泡脚:泡脚时可加入一些中药 , 如生姜、艾叶、白术、肉桂、红花等 , 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 , 增强免疫力 , 还有助睡眠、调节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