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凉粉摊香遍港城内外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小小凉粉摊香遍港城内外
文章图片
□徐誉宁许婷
无论春夏秋冬 , 走在连云港老街斑驳的石板路上抬头望去 , 总能看见不远处热闹的凉粉摊 。 摊位经营者叫单翠香 , 当地人都知道这是“单姐凉粉” 。 今年55岁的单翠香卖凉粉已有30多年 , 从最初每斤凉粉卖7角钱到如今的每斤6元钱 , 靠着这份手艺 , 她拉扯大了两个孩子 , 也满足了众多食客的味蕾 。
昨日一大早 , 连云港老街上的行人不多 , 但单翠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 一口大平底锅微微加热 , 倒入一点油 , 她将刚刚做好的一部分凉粉切成大块放入锅上加热 , 转身又开始剥蒜捣成蒜泥 。 不一会儿 , 随着锅内热油发出的“嗞嗞”声 , 凉粉的香味也扑鼻而来 。
小小凉粉摊香遍港城内外】“单姐 , 来斤凉粉……”明媚的阳光照在斑驳的石板路上 , 室外温度随之上升 , 来到单翠香摊位吃凉粉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 单翠香放下手中的话 , 开始热情地接待顾客 。
“我从小时候就吃这家凉粉 , 现在我的孩子也爱吃 , 几天不吃就想得慌……”人们边吃凉粉边闲聊起来 , 回忆起在这里吃凉粉的时间 , 个个都觉得时光如梭 。 对于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来说 , 单翠香家的凉粉不仅是一碗美食 , 更代表着家乡的味道 。
单翠香告诉笔者 , 她的凉粉手艺是从父母那里传承的 , 而她的父母是从她奶奶那里学来的 。 从小到大 , 单翠香和她的兄弟姐妹们看得最多的就是父母日夜做凉粉的身影 。 由于当时还没有机械化 , 磨豆子全都靠人工 , 有时候父母忙不过来 , 兄弟姐妹们也要帮忙 。 干活的艰辛 , 让儿时的他们对凉粉爱不起来 。
30多年前 , 单翠香的父母日渐年迈 , 希望子女们有人能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 , 可是却没人愿意接手 。 由于单翠香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 大家都劝她接手 。 就这样 , 单翠香硬着头皮接了下来 。
虽然起初有些不情愿 , 但是单翠香却没有忘记父亲的嘱托 。 年迈的父亲再三告诉她“做凉粉就是做人 , 可以不赚钱 , 但绝不能砸掉这门家传的手艺!”
单翠香默默地点头 , 记住了父亲的话 。 从1988年开始 , 她也支起了凉粉摊 , 开始卖凉粉 。 没有多少文化的她 , 甚至都没有给自己的摊位起名字 。 即便如此 , 只要她出摊 , 凉粉便供不应求 。 就这样口口相传 , 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好 。
2003年 , 单翠香从猴嘴搬回连云区生活 , 最初 , 她在胜利路上一家邮政网点门口推着小车卖凉粉 。 常来光顾的除了附近的邻居 , 来邮政网点送包裹的邮车工作人员也经常买她的凉粉吃 。 由于单翠香家的凉粉美味 , 邮车工作人员经常购买凉粉带走 , 就这样 , 在顾客们的口碑相传下 , 很多人为了品尝这口美味远道而来 。
2013年开始 , 单翠香开始在连云港老街上卖凉粉 , 她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门面 。 在女儿的建议下 , 她将自己的门面起名“单姐凉粉” 。 虽然这间门面房只有4平方米左右 , 仅能容纳一些锅碗瓢盆和2张桌子 , 但每天顾客盈门 。 大部分时候 , 顾客需要在门外支起的伞下品尝凉粉 , 甚至常常会在店门口排队等候 。
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 , 短视频的兴起 , 来单翠香这里打卡的网红也越来越多 , 很多美食博主都莫名而来 , 品尝凉粉的美味后 , 主动免费帮其宣传 。 这几年 , 随着来连云港老街旅游的外地人越来越多 , 单翠香的凉粉经常被邮寄到外地 。
单翠香也更加忙碌了起来 , 每晚收摊回家后 , 她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做凉粉 , 特别是夏季 , 她每天至少要做500斤凉粉 。 这些年 , 每年卖凉粉的收入近20万元 , 凭着小小的凉粉摊 , 她拉扯大了两个孩子 , 家里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