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菜篮子”里的“尖板眼” 小小西兰苔深受市场青睐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头顶菜花 , 身似芥蓝 , 个头不大 , 翠绿挺拔” 。 这种市民朋友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蔬菜就是亚非农业科技园研发出来的新品种——亚非西兰苔 。
这亚非西兰苔可是种企深耕“优特异”高端品种 , 为武汉市的“粮袋子”“菜篮子”增添了一项“尖板眼” 。 在汉南亚非农业科技园育种区 , 育棚里的西兰苔母种植株每株高约50厘米 , 远远看上去 , 就像一颗颗微缩版的小松树 。
武汉“菜篮子”里的“尖板眼” 小小西兰苔深受市场青睐
文章图片
这植株上结着一簇簇细长的豆荚 , 一粒粒西兰苔母种 , 就被包裹在豆荚内 , 绿色饱满、生长旺盛 。 但市民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 , 这西兰苔看着陌生 , 可它其实是大家熟悉的西兰花和芥兰的“混血” 。
武汉“菜篮子”里的“尖板眼” 小小西兰苔深受市场青睐
文章图片
据了解 , 亚非西兰苔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功能型绿色蔬菜 , 富含蛋白质 , 维生素A、B、C、E , 其中维生素A含量是花椰菜的100倍 , 其抗癌物质含量也高于西兰花和芥兰 。
武汉“菜篮子”里的“尖板眼” 小小西兰苔深受市场青睐】而亚非农业科技园对亚非西兰苔母种培育研究 , 已持续了十多年 , 并进行了上百次杂交培育试验 , 培育出来的产品都具有很强的抗热性、抗涝性、抗逆性 。 同时 , 在种植的时候 , 为了让西兰苔生长得更好 , 采摘工们还会在生长期内故意切割掉它的顶花球 。
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郑青峰:“这是在西兰苔种植过程中的关键 , 待主花球长到5公分的时候 , 就要把它割掉 , 这样更利于周围侧苔的生长 。 ”
武汉“菜篮子”里的“尖板眼” 小小西兰苔深受市场青睐
文章图片
据郑青峰介绍 , 亚非西兰苔在湖北平原地区一年可种植两季 , 每年3到5月 , 以及10月至翌年3月份可持续供应市场 。 而在湖北恩施等地的高山低温地区 , 则能实现6到9月的夏季产出供应 。
武汉“菜篮子”里的“尖板眼” 小小西兰苔深受市场青睐
文章图片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教授万正杰:“西兰苔通过高山的反季栽培与平原相结合 , 春夏秋冬都可以栽培 , 可以实现周年供应 , 为武汉市的菜篮子提供了新的菜品 。 ”
目前除湖北以外 , 西兰苔还在云南、宁夏、广东等地的市场培育成熟 , 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 湖北省内西兰苔的种植面积也由以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 。 因为经济效益有保障 , 因此种植户积极性高 , 产业发展也速度快 。
武汉“菜篮子”里的“尖板眼” 小小西兰苔深受市场青睐
文章图片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教授万正杰表示 , 目前在湖北省西兰苔的种植面积大约一千多亩 。 它的产值是每亩8000元以上 , 相比于普通蔬菜5000元的产值 , 要高很多 。
武汉“菜篮子”里的“尖板眼” 小小西兰苔深受市场青睐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通过持续的推广 , 亚非西兰苔已经在绿色蔬菜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 成为美食新宠 , 并已入驻多个地区的大型商超和酒楼 , 深受市场青睐 。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邹卓然】
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