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一流团队 让生命自由呼吸

倾力打造一流团队让生命自由呼吸】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倾力打造一流团队让生命自由呼吸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以精湛医术守护患者“呼吸线”
倾力打造一流团队  让生命自由呼吸
文章图片
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有这样一支队伍 , 他们胸怀大爱 , 守望生命 , 始终坚持做好“让生命自由呼吸”这一件事;他们笃学不倦 , 精进不休 , 不断开拓创新 , 以精湛医术护航百姓生命的“呼吸线” 。 他们就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 。
与时间赛跑
啃下呼吸重症的“硬骨头”
一呼一吸看似简单 , 实则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患者 。 这里离死亡很近 , 离重生也很近 , 我们要与时间赛跑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曾惠清说 ,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里的病人大都身上插满维系生命的管子 , 连接各种仪器 , 医护要时刻警惕 , 任何异常必须马上处理 。 情况严重者 , 需立即抢救 。 每一次抢救 , 既要过硬的专业水平 , 也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 。
近些年 , 省内其它兄弟医院也多次将脱机困难患者转至厦大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救治 。 年过七旬的黄大爷就是被厦大中山医院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其中一位 。 今年10月 , 黄大爷出现慢阻肺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重症肺炎 , 生命危在旦夕 , 当地医院行气管插管治疗 。 治疗后 , 黄大爷还是因肺功能差、肺部感染重、呼吸肌无力 , 给脱机带来重重困难 , 后转入厦大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救治 。
该院呼吸重症医护团队每天认真观察患者病情 , 及时调整方案 , 在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加强气道廓清及呼吸康复等一系列精细化治疗下 , 黄大爷终于可以脱掉呼吸机了 。 然而 , 脱机的患者对呼吸机有依赖 , 对自主呼吸有恐惧 。 在医护人员的专业心理辅导和呼吸康复指导下 , 如今 , 黄大爷迎来了“新生” , 恢复了自主呼吸 。
向全国推广
首创“呼吸亚ICU”管理模式
作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呼吸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分中心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全国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疑难杂症及危重症抢救的诊治中心之一 。
为进一步优化救治流程 , 2021年科主任曾惠清教授提出呼吸亚ICU观念 , 将ICU分出两个单元:救命单元和救人单元 。 救命单元:主要收治生命体征明显波动、可能进一步恶化危及生命、需要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监测与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 。 救人单元:收治的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 但存在气道廓清困难或稳定型高碳酸血症的需要无创呼吸机支持 。 该管理模式为全国首创 , 并于2021年在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大会上进行全国推广 , 同时也受到钟南山院士团队的高度认可 。
2022年10月 , 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 , 申请福建省柔性人才引进团队获得批准 , 是省内唯一获批的呼吸内科专业项目 。 2022年11月厦大中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呼吸ICU独立医疗组 , 其核心成员曾在广州呼研院的重症医学科专科系统培训 , 具有呼吸及危重症丰富的工作经验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医疗组内的呼吸康复成员早在2019年就跟随广州呼研院呼吸重症康复郑则广教授学习深造 , 并引进国内先进的呼吸康复技术 , 减少了呼吸衰竭患者的上机率 , 提高了有创机械通气的脱机成功率 , 缩短了机械通气和留置气管插管时间 。
此外 , 今年曾惠清教授携团队成员参与编写全国《呼吸康复治疗学》指南及书籍 , 并撰写“呼吸亚ICU在重症患者呼吸康复的应用”的章节内容 , 学术影响力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