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永玉教授:基层麻醉医师如何做好麻醉?( 二 )


经典的计算公式=生理需要量+禁饮禁食的缺失量+术前不正常的体液丢失+第三间隙转移+麻醉药物导致的血管扩张+手术期间的失血量 。
?患者60kg40+20+40=100ml/h(4-2-1法则)
?第一个10kg*4=40ml/h?第二个10kg*2=20ml/h
?以后4个10kg*1=40ml/h
?禁食10h100*10=1000ml因此 , 补液量应为1000ml+失血量
●其他补液应注意的问题::
1.胶体更易维持循环稳定;
2.红细胞运输氧分子向细胞供氧 , Hb<7g/dL应输注红细胞;
3.麻醉药物扩张血管 , 可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首先考虑根据受体选择 。 一般来说患者血压降低时 , 心率增快为正常的反射 。 但由于麻醉药物抑制了心率的代偿反射 , 往往表现出血压低 , 心率慢 。 在血压低 , 心率慢的情况应优先选择α和β受体激动剂 , 即肾上腺素 。
思永玉教授:基层麻醉医师如何做好麻醉?
文章图片
4.保障重要器官灌注 , 其具体目标如图:
思永玉教授:基层麻醉医师如何做好麻醉?
文章图片
循环管理的理想结果就是用容量、血管活性药物把循环维持在设定的血压、心率目标 。
D—Discovery , 及时发现 , 及时处理 。
D:deep深度
其一 , 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 , 不能为了维持循环稳定而舍弃麻醉深度 , 应避免出现术中知晓 。 其二 , 掌握不同作用机制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 。
MAC家族MAC0.2--清醒MAC0.4--预防术中知晓MAC0.7--无术中知晓MAC1--50%的动物切皮无反应MAC1.3--95%的动物切皮无反应
●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
1.静吸复合麻醉——静脉为主MAC0.4丙泊酚5mg/kg/h瑞芬0.1-0.2μg/kg/min肌肉松驰剂
丙泊酚:3mg-9mg/kg/h
2.吸复合麻醉——吸入为主MAC0.7~1加或不加丙泊酚1-2mg/kg/h瑞芬0.1-0.2μg/kg/min肌肉松驰剂
丙泊酚:3mg-9mg/kg/h
3.三明治麻醉:即静脉诱导-静吸复合-静脉麻醉三个阶段
P:postanesthesiacare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pain疼痛
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呼吸抑制 , 镇静 , 舌后坠等 。 舌后坠是上呼吸道梗阻的主要原因 , 头面部手术尤其要警惕术后上呼吸道梗阻 , 应及时发现 , 及时处理 。
建议围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管理方案 , 不同类型药物优势互补 , 同时降低单一药物过量产生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
思永玉教授:基层麻醉医师如何做好麻醉?
文章图片
思永玉教授:基层麻醉医师如何做好麻醉?】小结
综上所述 , 基层麻醉医师要把麻醉做好需关注A、B、C、D、P 。 A-airway , 即气道管理 , 准确的气道评估是麻醉成功的前提 。 B-breathe , 即呼吸管理 , 重点是潮气量、气道压、PEEP、肺复张的管理 。 C-circulation , 即容量管理 , 根据设定的血压、心率目标调节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 D-discover , 即麻醉期间及时发现 , 及时处理 , 同时关注麻醉深度(deep) 。 P-PACU , 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结束 ,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 采用多模式镇痛管理方案对抗术后疼痛(pain) 。
思永玉教授:基层麻醉医师如何做好麻醉?
文章图片
-END-
专家简介
思永玉教授:基层麻醉医师如何做好麻醉?
文章图片
思永玉教授
麻醉学博士 , 主任医师
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
行业学会及协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层麻醉学组组长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