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好 农民收入高 横山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乡村产业好 农民收入高 横山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文章图片
乡村产业好 农民收入高 横山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文章图片
乡村产业好 农民收入高 横山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文章图片
乡村产业好 农民收入高 横山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文章图片
“今年以来 , 我们建立了‘双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点评、年终大考核’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 , 累计召开各类会议40多次 , 高位推进巩固衔接各项工作 , 脱贫群众的收入持续增加 ,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持续改善 , 乡村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 ”榆林市横山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郑东山说 。
做大做强特色羊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日前 , 采访人员来到横山区城关街道办马家梁村白绒山羊基地 , 这个横山区最早发展起来的羊产业基地 , 也是目前全区最大的羊产业基地 ,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铺开 , 羊产业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
“养了一辈子羊 , 我觉得经济收入不错 , 孩子们念书、嫁娶等都没愁过 , 生活过得很满足 , 明年还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 , 养上200多只羊 。 ”马家梁村养殖户马如义说 。
马家梁村有三个大型养殖场 , 共有羊子近2万只 , 羊养殖日趋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 。 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56元 , 其中80%的收入来自羊产业 。
横山区城关街道办马家梁村党支部书记杨培军说:“下一步 , 我们还将全面启动村集体有机肥加工厂、颗粒饲料加工厂、羊子线下交易市场 , 扩大白绒山羊育种基地 , 做大做强特色羊产业 , 让乡村活力更充沛 ,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 ”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 只有乡村产业得到更好发展 , 村民才能实现富裕富足 。 截至目前 , 全区羊子饲养量271.2万只 , 存栏135.98万只 , 年产羊肉22318吨 , 生产羊绒羊毛1530吨 , 羊皮107.6万张 , 羊产业实现产值14.60亿元 , 同比增长8.01% 。
该区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 , 整合2.1亿元资金集中支持羊子、小杂粮、山地苹果等特色主导产业 , 积极培育8家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富农 , 下大功夫建设高标准农田3.47万亩 , 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2万亩 。 通过一系列举措 , 不断补齐产业发展技术、设施、营销等方面短板 , 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 带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
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
按照“一带三区多点”的乡村振兴规划布局 , 该区还整合各类资金1亿元 , 集中打造马家梁等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 通过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带动、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人才引进、文化赋能、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十大提升行动” , 实施区级领导包抓、月度督查通报、年度考核“三项举措” , 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五大振兴”目标 。 其间 , 涌现出高镇冯家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双城王梁“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园区+农户”、雷龙湾沙峁“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农户”产业发展模式 , 为全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模式、试点示范、总结经验 。
为了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 该区紧紧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 , 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 , 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 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 目前 , 全区23个乡镇(街道、农场)和254个村(社区、农场分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部建成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 。
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 塑造良好乡风民风 , 通过在各村(社区)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 , 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 , 让广大群众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 ,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