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眼突然“失灵”,竟是因为脑动脉上鼓了个泡!

本文转自:荆门日报
右眼突然“失灵”,竟是因为脑动脉上鼓了个泡!
文章图片
床边查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荆门的李先生今年63岁 , 11月中旬的时候 , 右眼突然就睁不开了 , 勉强扒开眼皮 , 看东西也模模糊糊 。 虽说不疼不痒 , 可是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 李先生的女儿带着父亲去眼科看病 , 可是眼科医生一看就说:“这不是眼睛的问题!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 , 建议到神经外科就诊 。 ”于是父女二人带着疑惑来到荆门一医神经外科Ⅱ病区 , 孙显峰医生热情接待了他们 。
“伯伯 , 您的眼睛是怎么不舒服?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
“我的眼睛啥病也没有 , 几天前还好好的 , 现在怎么都睁不开了 , 我现在看东西老费劲了!”
“那您还有其他症状么?”
“我还头疼 , 疼了有20天左右了!”
在孙显峰医生的建议下 , 李先生做了一个头部CT , 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 孙显峰解释说:“这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病 , 通俗来讲就是脑动脉上鼓了个泡 , 而且越鼓越大 , 挤住了自己的邻居‘动眼神经’ , 所以眼睛就睁不开了 。 ”
一般来说 , 直径越大的动脉瘤破裂几率越大 , 致残致死率极高 , 是脑血管病中的头号“杀手” 。 常常被称作“不定时炸弹” 。 而且 , 除了破裂出血之外 , 也有部分大型或巨大动脉瘤可对周围脑及神经形成压迫或者引起瘤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堵塞远端血管诱发脑梗致残 。 李先生的动脉瘤大小和形态已经达到手术标准 , 存在随时破裂的风险 , 需尽快手术 。
目前 , 临床上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 外科手术主要是动脉瘤夹闭手术 , 手术主要是根据动脉瘤的朝向、动脉瘤颈的长短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 , 使得血管中的血液不再进入瘤体内 。 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是介入栓塞手术 , 通过体外穿刺 , 将微导管直接插入到脑部瘤体内 , 再推入微弹簧圈 , 进行填塞 , 停止血液继续进入动脉瘤 , 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无需开颅 。
李先生基础疾病较多 , 患有高血压、脑梗、动脉粥样硬化、肺气肿、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 不适合做外科手术 。 幸好他的动脉瘤发现早 , 还未破裂 , 神经外科Ⅱ病区的“拆弹专家”陈吕安主任决定为他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实施无痕“拆弹” 。 经过完备的术前准备 , 在手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李先生“拆弹”成功 。 术后第二日 , 李先生转入普通病房 , 精气神十足 。 现在 , 他已经出院了 。
李先生说:“幸好及时把‘炸弹’拆了 , 不用天天担心受怕了!不开颅就把脑袋里面的动脉瘤解决了 , 真是不敢相信!”
右眼突然“失灵”,竟是因为脑动脉上鼓了个泡!】孙显峰医生提醒: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时需警惕 , 可能是动脉瘤压迫脑组织引起 , 常常表现为头重脚轻、头痛、头晕、眼花、感觉自己在摇晃等 。 若是出现偏盲、侧视、复视、眼球出血、视力模糊甚至视力丧失等 , 也要引起重视 , 这些症状可能是瘤体增大使颅内压增高所导致的症状 , 需及时就医 。 日常生活中 , 血压、血脂较高的人群要合理控制血压、血脂 , 特别是秋冬季节注意保暖 , 避免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 。 有遗传倾向或家族史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检查 , 以便及时发现 , 及时治疗 。
(曹孟醒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