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从中药麻黄看古圣贤大智慧

乳腺增生|从中药麻黄看古圣贤大智慧


【乳腺增生|从中药麻黄看古圣贤大智慧】中医书籍中医理论大家认为越古越好 , 可能再过千年 , 世人也超不出《黄帝内经》的范畴 。 而西医呢越新越好 , 知识不断更新变化 , 以我们肿瘤科为例可能半年不翻阅文献 , 治疗方案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端的对比呢?我个人认为这就是“道”与“术”的差别 , 道是道理是规律是科学 , 术是技术是方法是科技 , 自然大道不会改变 , 而人类的进步一般只在术上 。 因此国家有科技进步奖 , 而不会叫科学进步奖 , 科学怎么进步?科学就在那里 , 是让我们去思考发现的 。
《神农本草经》有人说要早于《黄帝内经》 , 我们称之为古圣贤之书 , 同《易经》一样阐述自然大道 。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味苦温 。 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 , 发表 , 出汗 , 去邪热气 , 止咳逆上气 , 除寒热 , 破癥坚积聚 。 一名龙沙 。 ”这应该也是青龙名字的来历 , 同时也说明麻黄的重要地位 , 大小青龙汤均是以麻黄为主药 , 无麻黄不能治肺疾 。 青龙上古灵兽 , 天之四灵 , 东方之神 。 太极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青龙就是四象之首 。
我们来看看现代药理学对麻黄的研究 , 关于麻黄成分的研究很多 , 总结一下主要有:1、生物碱类 , 2、黄酮类3、挥发油类4、多糖类5、鞣质等 。 主要作用:1、解热发汗 , 麻黄碱、挥发油的共同作用 。 2、镇咳平喘 , 麻黄碱和多糖的共同作用 。 3、利尿 , 麻黄碱的作用 。 4、免疫抗炎 , 多糖的作用5、抗菌、抗病原微生物 , 麻黄碱的作用 。 6、止痛 , 综合作用 。 7、抗肿瘤 , 综合作用 。 可以看到现代研究结果和《神农本草经》的描述是高度吻合的 , 那2000多年前的医书是怎么知道药物的作用的呢?我个人认为古之圣贤 , 体悟了道 , 发现了规律 , 认识了科学 , 后来之人很难到达那个高度 , 因为心不再静 , 不能完全静下来体会自然之道 , 所以到后《本草纲目》的描述就有些辣眼睛了 , 现代的研究就没法看了 , 注意我说“辣眼睛、没法看”绝对不是否定的意思 , 不是说后人的研究不好 , 而是说比如医家从麻黄这味药的各个组分作用出发来考虑的话是没法治病的 , 在微观世界里看不到宏观整体的情况 。
麻黄的副作用主要因为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和正性肌力作用 , 所谓正性肌力作用就是增加心脏收缩力 , 加快心率 , 同时能收缩外周血管使血压升高 , 这和西医的抢救药品是一样的作用 , 因此倪师称麻黄汤为返魂汤是完全合理的 , 而这个强心的作用如果放在心脏本身就有问题的人身上就会出现副反应 , 心慌、胸闷等待症状 。 由此我有一个想法 , 西医心脏病的诊断是宽松的 , 西药对心脏的毒性是隐匿的 , 所以经常吃西药的人心脏有问题但是没有被发现 , 因此麻黄碱在西方应用时副反应会比较多 , 所以FDA将麻黄碱列为禁药 。 而中医都会知道“心为君主之官” , 都会注意心脏的情况 , 脉诊首先就是心脏的情况 , 我们连治疗感冒的桂枝汤都会用到心脏 。 因此哪一种学问更接近科学 , 相信有思考深度的人 , 都能够明辨 。
参考文献:
[1
丁丽丽施松善崔健王顺春王峥涛.麻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6(20):1661-1664.
[2
黄玲王艳宁吴曙粤.中药麻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201837(07):195-198.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8.0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