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多天奋战在重症病区!铁人医生余追上演一场场“生死竞速”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晏雯
摄影采访人员王永胜
连续20多天奋战在重症病区!铁人医生余追上演一场场“生死竞速”】通讯员任艺萱
“10床患者情况危急 , 可能需要紧急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
12月28日晚8时 , 刚刚完成院内“一拖N”巡诊后 , 余追一回到重症医学II科 , 即遇到一例险情 。
余追迅速评判患者病情 , 果断决策 , 当即带领赵领超护士长、杨敬霞医师等医护组成的ECMO团队 , 仅用一个多小时即完成穿刺、上机、引血等各项操作 , 又一次成功挽回了生命 。 这是本轮疫情以来 , 余追带领团队实施的首例ECMO救治 。
连续20多天奋战在重症病区!铁人医生余追上演一场场“生死竞速”
文章图片
余追带领团队为患者紧急上机ECMO
日前 ,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 武汉各大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激增 。 2022年12月28日 ,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I科 , 在这里 , 20多天来 , 被誉为“重症铁人”的余追主任又一次带领团队 , 顶着战斗性减员的压力 , 上演着一场场“生死竞速” , 全力抢救每一位危重症患者 。
与死神抢人 , 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
当晚上ECMO的患者 , 是来自湖北钟祥一位乡村医生 。 “他一个人负责两三千村民的医疗保健 , 病倒在工作岗位 。 作为同行 , 我比任何人都想让他活下来 。 ”每次救治同行的医生护士 , 余追心情都特别沉重 。
“患者才48岁 , 还很年轻 , 而且平时身体素质还可以 , 经过评估我们很及时地给他上了ECMO 。 有些时候 , ECMO的时机把握很重要 , 如果再拖的话 , 就怕扳不回来了 。 ”当晚10时多才吃上晚饭的余追 , 念念不忘的仍是病人的病情和总结救治经验 。
连续20多天奋战在重症病区!铁人医生余追上演一场场“生死竞速”
文章图片
余追带领团队为患者紧急上机ECMO
启用ECMO(人工膜肺) , 相当于“从死神手里抢人” , 是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 。 余追介绍 , 他们的ECMO早就备好严阵以待 , 但团队更强调上ECMO的时机 。 “这是把双刃剑 , 上机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能不能脱机 , 还要考虑有没有团队来守护 。 ”
作为重症医学“老兵” , 2020年武汉抗疫的全程参战者 , 余追有着丰富的危重症患者救治经验 。 3年来 , 他带领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I科一直奋战抗疫一线:从2020年的金银潭 , 到2022年驰援上海;从对外支援重症救治 , 到对内构筑医院重症缓冲防线 , 他们一直在救护危重、护航生命 。
每一场仗 , 都是背水一战
“患者严重缺氧 , 需要抢救!”
28日一大早7:40 , 余追和当天值班的杨敬霞医生刚到科室 , 就听到病区对讲机传来紧急求助 。 两人迅速换好衣服 , 冲进重症病区 。
此时 , 患者血氧饱和度已经测不出来 , 面部紫绀 , 已经昏迷抽搐 。 “快点准备 , 必须马上紧急插管 。 ”情况比想象得更加危急 , 余追带着杨敬霞紧急插管 , 经过半小时的抢救 , 患者的心率、氧合压各方面终于趋于平稳 。
连续20多天奋战在重症病区!铁人医生余追上演一场场“生死竞速”
文章图片
与患者沟通
“6床气管导管旁有分泌物 , 你看着氧饱和度 , 我来管呼吸机 。 ”随着大家1、2、3的口号 , 余追护着患者头部及气管插管 , 和另外7名医护齐心协力 , 使患者顺利改变了卧位 。 看着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
连续20多天奋战在重症病区!铁人医生余追上演一场场“生死竞速”
文章图片
为俯卧位通气患者翻身
这样的操作 , 在重症医学科每天都要进行 。 余追介绍说 , “给患者翻身需要七八个人一起来 , 每挪动一下 , 大家都要小心翼翼 。 只要没有上血透 , 我们对有条件的患者都会实施俯卧位通气 , 这是抢救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