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澜沧:巧解竹塘“共富密码”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地处县城西北部 , 辖11个行政村207个村民小组9312户32453人 , 是拉祜族、哈尼族等多民族聚居区 , 拉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 。
近年来 , 竹塘乡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办法 , 不断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机制 , 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 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80元增长到2021年的10109元 , 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4年的14.4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87.26万元 。
云南澜沧:巧解竹塘“共富密码”
文章图片
竹塘乡旱稻种植 。 董琳摄
“科技赋能”让产业集群增强致富“后劲”
探索建立“中国工程院+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联合生产模式 , 集聚中国工程院科技、资源、智力优势 , 帮助农户有效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 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 , 促进农户增收 。
在土地流转促增收方面 , 按照“村集体和农户出资源和劳力 , 院士专家团队出技术和标准 , 企业出资金和市场”的模式 , 通过政府、村党组织发动 , 将闲置的林地资源集中流转 , 按照朱有勇院士团队制定的《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 , 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种植林下有机三七 , 企业在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优先聘用当地农户 , 使农户获得稳定的林地租金、务工收入以及朱有勇院士15%的技术转让利润分红 , 每亩达1万元以上 。
在产业基地兴农助增收方面 , 采取“院士团队+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 , 院士团队开办技能实训班 , 培育农村技能型人才、致富带头人 , 无偿提供技术支持 , 指导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种植;政府负责完善农田水利、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合作社鼓励动员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冬季马铃薯 , 建立示范基地 , 在生产管理及农产品销售中进行全过程服务 , 实现产销无忧 。 合作社提取净利润的10%作为管理运营费 , 其他收益全部归种植户所有 。 2022年 , 共种植冬季马铃薯500亩 , 种植户增收200余万元 , 单户最高达8.4万元 , 合作社收益25万元 。
在股份合作保增收方面 , 通过招商引资成立澜沧某酒业公司 , 云山村集体以合作社名义入股410万元、持股29% , 通过分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酒业公司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到酒厂务工 , 云山村组织村民种植高粱、玉米、薏仁等酿酒原料 , 村民获取务工收入和生产收益 , 年人均务工收入3万元 , 种植户平均增收6000元 。
云南澜沧:巧解竹塘“共富密码”
文章图片
竹塘乡旱稻种植 。 董琳摄
“互助资金”让借鸡生蛋生出致富“金蛋”
采取“财政一次支出、村民集体所有、群众自我管理、农户无偿借款、资金有借有还、长期滚动发展”的方式 , 建立“草根银行” , 解决群众发展产业有想法、缺资金的问题 。
在合理分配盘活资本方面 , 在11个行政村实施“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项目 , 以行政村为单位按大小分别安排30万元至140万元资金 , 各村民小组轮流申报 , 形成群众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生产模式 。
在“全员分羹兴产业”方面 , 全乡所有农户均可根据产业发展意愿提出不高于5万元的借款申请 , 经村民小组、村委会、乡政府逐级审批后进行放款 , 做到资金跟着产业走 , 产业发展有保障 , 累计放款3991万元 , 支持3102户(次)发展产业 。
在“滚动发展富家底”方面 , 村集体每年按4%收取运作费 , 其中2%纳入村集体经费、2%用于继续壮大本金 , 2021年年底 , 全乡互助资金由1016万元增加到1092万元 。 为保障资金安全 , 乡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会计委托中心、村委会、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组成项目监督小组 , 全过程监督;农户按自愿原则组建5户为一组的联保小组 , 负责该组农户的放款、监管回收工作 , 有效避免资金流失风险 , 10年来无一户拖欠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