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有人第2次“阳了”?警惕“二次感染”!这些事情大家要警惕...( 二 )


北京疾控刊文介绍 , 二次感染的发生概率主要与人体免疫水平和病毒株变异有关 。 抗体等免疫反应指标越高 , 病毒株变异越小 , 二次感染的发生率越低 。 当前研究显示 , 相较于早期变异株 , 奥密克戎导致的二次感染要略高 。 但总体来说 , 短时间内发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
“从二次感染出现的时间来看 , 一般有一段间隔期 , 不会说感染以后很快二次感染 , 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 。 ”
王贵强教授12月22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 二次感染主要还是指变异株的突破性感染 , 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和临床表现是密切相关的;间隔时间越短 , 症状越轻 , 间隔时间长了以后症状就偏重 , 这和人体内的免疫抗体有直接关系 。 一个人有可能因为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吗?
人体在感染新冠病毒后 , 由于免疫系统已在发挥作用 , 短时间再次感染相同或者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可能性较小 。 目前从数据来看 , 奥密克戎毒株二次感染风险高于原来的毒株 , 包括德尔塔和原始毒株 。 “感染之后对与这个病毒相近的变异株有交叉保护 , 但是如果病毒继续变异 , 或者是一些关系比较远的毒株 , 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 ”刘洪艳说 。 如何区分“复阳”与二次感染?
北京疾控刊文介绍 , “复阳”是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 , 达到出院标准之后 , 再次检测发现核酸呈阳性 。 “复阳”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 且基本没有传染性;而二次感染相当于一次新的感染 , 是痊愈后的再次感染 , 一般来说 , 有临床症状出现 , 并且核酸载量较高 , 具有传染性 。 二次感染后的病情是否更加严重?
北京疾控刊文指出 , 目前 , 新冠病毒重复感染导致严重疾病的报道少见 。 重复感染后的疾病严重程度与病毒感染剂量、新冠变异株 , 以及个人健康状况都可能有关 。 但总体上 , 重复感染导致重症的风险很低 。
张伯礼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 二次感染的情况是因人而异的 , 要根据感染者当时的免疫力和病毒的强弱程度来考量 。 一般而言 , 二次感染与首次感染的症状没有太大区别 。 如果感染了同一个亚型的病毒 , 二次感染的症状会轻于首次感染 。 因此 , 即使感染康复后个人防护措施仍应当坚持 。 哪些人群发生“二次感染”可能性大?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2月20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 , 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比较高的群体: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 比如说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 , 那么患者感染康复之后 , 保护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 。 还有三岁以下的婴幼儿 , 免疫功能还没有健全 , 那么康复之后获得的保护力时间可能也比较短 。
免疫缺陷人群 。 比如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 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 , 随着时间延长 , “二次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
高风险岗位的人群 。 比如医护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 , 他们平时和人接触比较多 , 传染的风险也比较高 , 需要更加注意 。 什么情况下易发生二次感染?
12月20日 , 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表示 , 距上次感染时间较长 , “阳康”半年后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 同时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下 , 也有可能二次感染 。
郭威医生表示 , 建议大家平时要科学有效地戴口罩 , 加强手部卫生 , 保持社交距离 。 另外 , 康复半年后再接种一剂疫苗加强免疫 。
北京疾控刊文介绍 , 多项研究显示 , 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能够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率 。 免疫力低下或抗体水平较低的人群相对较易存在二次感染的风险 。 因此 , 这部分人群平时还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 并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或加强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