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皮手术|为什么你喝的白酒会上头?

双眼皮手术|为什么你喝的白酒会上头?

文章图片

双眼皮手术|为什么你喝的白酒会上头?

文章图片

双眼皮手术|为什么你喝的白酒会上头?

文章图片

双眼皮手术|为什么你喝的白酒会上头?

喝酒的人经常有这种体会 , 喝完酒第二天早上醒来头疼欲裂 , 十分难受 。 有人说是酒度的原因 , 也有人说好酒不上头 , 上头非好酒......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说起上头 , 不少酒友会觉得“上头”就是饮酒后 , 引起头部神经痛 , 或面红耳赤 , 头晕心跳 , 恶心呕吐……为此 , 以饮酒上头与否评论酒质高低者屡见不鲜 。 其实大致来说 , 酒精的“上头”状态就是一种醉酒状态的预警阶段 。 当人体处于醉酒状态下的时候 , 酒精会通过一些微小的外界作用触发人体一系列爆发式的醉酒反应 , 而这些反应就是通常所谓的“上头” 。 通常我们判断好酒的标准一是口感好 , 醇厚 , 二是“不上头” , 因此让人头疼的白酒属于比较差的 。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发酵不都是一样的吗?喝醉不都是因为酒精吗 , 难道酒精和酒精还不一样?哪种喝了会对身体更好一些?这些问题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
我们喝的酒到底是什么?
白酒定义:白酒属于蒸馏酒 , 是利用酿酒微生物 , 在一定条件下 , 将原料转化为酒精和发酵风味物质 , 再经过蒸馏、陈酿、勾调而成 。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 白酒=水+酒精(乙醇)+发酵风味物质 。 一瓶白酒的成分很复杂 , 虽然(水+酒精)占了98% , 但是剩下的2%却是形成白酒香型和风格的主要成分 , 由于分量少 , 只占2% , 所以又叫“微量成分” , 目前已经分析出来的常见微量成分有200种之多 。 由此可见 , 我们在喝白酒的时候 , 并不是在喝单纯的乙醇水溶液 , 而是在喝含有200多种微量成分的乙醇水溶液 。

粮食酒和酒精酒的差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粮食酒是好酒 , 酒精酒是差酒 。 这里所认为的“粮食酒” , 一般指的是以粮食谷物为原料 , 采用传统固态发酵法酿造的白酒 。 “酒精酒”一般指的是:以(不知道是啥的)原料 , 用(反正不是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酒 。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在说酒精酒的时候 , 其实说的是“食用酒精” 。 食用酒精用的也是糖质或者淀粉质原料 , 和酵母菌在发酵罐里发酵之后 , 经过过滤、精馏得到的 , 不含对人体有毒的苯类和甲醇 。 由此可见 , 食用酒精是用液态法酿造的 , 原料也有很多种 , 比如玉米、木薯、甘蔗等 , 都是可以入口吃的 ,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 世界上的酒有蒸馏酒和发酵酒 , 发酵酒不经过蒸馏提纯 , 成分更复杂我们就不说了 。 所有的蒸馏酒 , 即使经过了蒸馏 , 也并不是只剩下了乙醇水溶液 , 而是都含有丰富的微量成分 , 这才有了风味各异的美酒 。 这里面还有一个“例外” , 就是伏特加 。 伏特加追求纯粹的乙醇水溶液 , 其他杂质一点儿也不想要 , 越纯越好 。 好酒未必是纯粮食酒 , 固态法酿造的粮食酒成分复杂、香气复杂 , 未必能达到理想的酒体 。 为了协调酒体的香气和口感 , 有时候会加入少量特级酒精调味 。 同样的 , 酒精酒未必都是差酒 , 伏特加就是典型的酒精酒 。

任何东西都有好坏等级之分 , 酒也不例外我们都听过“看花摘酒 , 分级存储”的说法 , 传统白酒在蒸馏时就已经分出了三六九等 , 更何况后续的贮存时间长短不同 , 自然等级和质量也不同 。 酒精酒也一样 , 也会根据原料、纯度、口感来区分好坏 , 一般分为特级、优级、一级、二级等 。 好的酒精酒比一般的原酒还贵 。 喝酒“上头” , 一般指的是喝完酒之后头晕、头疼、面红耳赤、心跳加快 。 导致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1、酒精本身这里说到的酒精 , 就是各种酒里面的主要成分—乙醇 。 饮酒后 , 10%的乙醇不发生任何变化 , 直接经过呼吸道、尿液、汗液排出体外 。 其余90%则要经过肝脏代谢 , 代谢过程是: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 而人体代谢乙醇的能力 , 主要由两种酶决定: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 有没有这两种酶是由基因决定的 , 酶的活性如何 , 和身体状态也有关系 。 如果乙醇脱氢酶的活性低 , 那么喝酒就容易头晕头疼;如果乙醛脱氢酶活性低 , 那么喝酒就容易脸红 。 如果你代谢酒精的能力比较低 , 代谢慢 , 那么乙醇随着血液循环 , 就会影响到大脑、心脏等器官 。 同时代谢过程耗氧量比较大 , 水分损失也大 , 所以会引起头晕、口渴 , 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 。 所以说 , 如果你发现自己酒量不行 , 那么不要着急 , 慢慢喝 , 控制饮酒的量和饮酒速度 , 小酌怡情是没问题的 。 2、杂醇油之前我们说到 , 酒里面含有非常多的微量成分 , 杂醇油就是其中之一 。 杂醇油属于醇类 , 分子量比乙醇大(即碳链中碳原子数大于2) , 更高级 , 所以又叫“高级醇” , 它可以赋予白酒特殊的香味 , 而且可以衬托酯香 , 让香气更加完美 。 但它并不是很受欢迎 , 一旦多了就会有苦涩杂味 , 而且容易引起上头 。 加之它从酒精中析出时呈现油状 , 所以最终得到了“杂醇油”的称号 。 如果选择优质的基酒和调味酒 , 而且过滤环节做得好的话 , 杂醇油就会少很多 , 喝起来就不容易上头 , 但是这样做成本也会相应升高 。 3、醛类白酒中大约有12种醛类 , 它们具有比较强的刺激性和辣感 , 赋予酒体刺激感 ,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酒劲大” 。 它们对白酒香气的平衡和协调作用强、影响大 , 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中乙醛和乙缩醛占总醛的98%以上 。 游离的乙醛被吸收后 , 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 刺激心脏和大脑 , 而且由于比较辣 , 还会刺激黏膜 。 所以饮用醛类含量高的酒 , 会导致口干舌燥 , 头疼、喉咙和胃不舒服 。 但是 , 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 , 游离状态的醛类会逐渐被取代 , 生成乙缩醛 , 辣味和刺激感都会降低 , 对人体的影响也变小 。 所以 , 储存时间长的酒口感更加绵柔 , 饮用感更舒适 。 当然成本也更高 。 4、酸酯比例酸酯比例不协调 , 容易造成饮用后不舒适 。 有机酸的存在 , 有利于乙醇在人体内进一步酯化 。 酯类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 可以镇静止痛 , 从而减轻头痛感 。 除此之外 , 外加的香料 , 比如D-型乳酸乙酯就会上头 , 而L-型乳酸乙酯则不上头;还有酒精和水的缔合程度也会影响到酒的饮用感 。 而且 , 如果你饮酒当天生病了 , 或者吃了一些药物 , 甚至心情不好 , 都有可能导致不舒适的反应 。 说到这里 , 你也许也看出来了 , 乙醇本身没有差别 , 人体对乙醇的代谢是由基因决定的 , 因人而异 , 有的人是海量 , 喝二斤也没问题 , 有的人量浅 , 一杯就晕了 。 有差别的是微量成分的含量、搭配、平衡 。 好酒 , 一定是筛选了优质的基酒和调味酒 , 经过缜密的勾调配比 , 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 。 好酒的酒体协调 , 在你的酒量之内 , 不会出现头疼、辣口、口干、宿醉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