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解剖5516例猝死者,发现猝死规律:易猝死的人有2个主要原因( 二 )


如果持续的疲劳超过六个月 , 休息无法缓解 , 同时伴随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症状 , 那么你可能需要休息了 。

三、猝死之前 , 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 , 别忽视一项日本研究曾对1042人进行了症状信息收集 , 发现在有先兆症状的644人中 , 最常见的三种症状分别是呼吸困难(占28%)、胸痛(占21%)和晕厥(占13%) 。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鲁原也指出 , 绝大多数猝死患者在发病前几天都有临床症状 。 例如 , 一过性的胸闷、胸痛、乏力、心慌 , 其中心慌指的是身体突然下沉或出现一种忽悠的感觉 , 持续时间约为三至五分钟 , 迅速恢复正常 。
另外尤其需要关注不明原因的昏厥 , 例如在卧床或睡眠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异常鼾声等情况 。 这些症状可能在发病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出现 , 引起重视以及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干预 。

四、如何预防猝死?坚持做好3个要点除了识别信号外 , 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3点来预防意外发生: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法宝 。 避免熬夜、减轻工作压力、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戒烟戒酒、避免过度进食 , 以及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都是重要的生活方式建议 。

2.定期体检 , 控制基础疾病
定期体检和积极控制治疗基础疾病也是预防的关键 。 通过心电图、病史、体格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 , 如有怀疑与猝死相关的疾病 , 应进一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 高危人群应考虑定期检查心电图、血压、血糖 , 可以进行冠心病的活动平板排查 。
3.不要随意停药
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 , 不能有停药侥幸心理 。 即使平时没有症状 , 也不能轻视病情 。 一些患者可能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感觉好转 , 就自行停药 , 且生活方式放松 。
这样的行为可能最终导致心肌梗死 , 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严重事件 。 因此 , 一旦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 , 必须坚持长期服药 , 定期复查 , 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 , 切勿自行决定更改治疗方案 。

总体而言 , 预防心源性猝死是一项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 。 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其中的关键 , 而定期体检 , 及时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 , 对于降低猝死风险也至关重要 。


参考资料:
[1
《情绪激动和劳累诱发猝死最常见!中国5516例猝死者尸检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020-05-05
[2
《医生解剖5000多例猝死者后发现:四分之一是“太激动” , 四分之一是“太劳累”!》.健康时报.2020-05-09
[3
《心源性猝死 , 这些信号要注意》.湖南省人民医院.2023-10-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 ,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