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换得仓廪足 实干筑牢“压舱石”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汗水换得仓廪足 实干筑牢“压舱石”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李天池
冬闲人不闲!黑土地已进入“休眠状态” , 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却忙碌依旧 。
为了给今年订单农业提供种子和技术保障 , 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孙斌早早就开始进行种子精选 。
汗水换得仓廪足 实干筑牢“压舱石”】黑龙江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杜滨也忙得很 , 订籽、选肥……为今年备耕的同时 , 还要和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
土地从不辜负每一份付出 。 去年 , 我省第十九次交上丰收的答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024.8万亩 , 占全国的12.4% , 同比增加197.9万亩;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 , 占全国的11.3%;大豆播种面积7397.5万亩 , 占全国的48.1% , 超国家下达任务指标665.9万亩;大豆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 均居全国第一 。
一颗颗果实是农民的汗水浇灌 , 一串串数字坚定我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信心 。
科技赋能提产量
农机上安装农业智能传感器和北斗导航系统 , 实现精准作业;田间地头安装了全景可视监控调度网 , 可实时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数据信息 , 并依据这些数据开展更加科学的田间管理……2022年 , 佳木斯市桦川县悦来镇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很多高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
合作社负责人李玉成告诉采访人员 , 合作社将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 , 通过探索水稻高效种植新技术 , 引进智慧农场新模式 , 逐步实现向现代农业企业的蜕变 。
我省不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 , 优化农业生产、监管、服务等业务系统 , 丰富数字农业应用场景 , 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高效科技支撑 。
经农业农村部授权的“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专家测产组”专家测产 , 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农场有限公司大豆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高达622.4斤 , 创造了我省高寒地区旱作大豆百亩攻关田历史纪录 。
采访中 ,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王乐宝道出了高产背后的“秘密”:选用高产耐密抗病性好的良种、分层定位深施肥、采取高台大垄匀密栽培模式、精密播种机实现精良化点播……每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科学达标 , 这才有了更好的丰收!
粮食产量提升 , 离不开环环相扣的种植生产过程 。 为此 , 我省采用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结合的方式提升单产 。
以良种为例 , 省农业农村厅引导广大农民应用亩产优良的水稻品种、高产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种和高产优质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 , 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
贡献黑土保护“龙江方案”
实施黑土耕地保护利用项目28.3万亩 , 增施有机肥540吨;创建农业“三减”示范区33个 , 面积40万亩 ,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 , 节药喷头15336套 , 实现减少化肥使用647.5吨(每亩减少0.5斤) ,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4.1吨(每亩减少5.5克)……这是全国产粮大县虎林市 , 大力推进“三减”项目后的一组数字 。 通过集成推广绿色技术模式 , 使得全市水稻优质化率大幅提升 。
为了让黑土地更“绿”更“肥” , 我省坚决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措施 , 切实把“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
省政府出台《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 , 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 , 将不同渠道项目有机整合、叠加实施 , 一体化推进土壤侵蚀防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 。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 , 以解决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为导向 , 因地制宜推广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旱田“龙江模式”和水田“三江模式” , 被国家列为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