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李江涛:挑战更难的事( 三 )


医者李江涛:挑战更难的事
文章图片
李江涛教授与意大利外科主任同台手术
仁心仁术
精于业、诚于心、厚于德 , 躬耕30多年 , 李江涛始终践行“德为先”的医者精神 , 笃行“医学工匠”的行医态度 。 他用终身学习形容自己的职业 。
医学日新月异 , 每一个细小的进步 , 每一篇细分领域的文章 , 都可能解决一个手术中的关键问题 , 减少病人的痛苦 。 正因为此 , 在看诊和手术之外 , 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复盘病例、钻研课题、参与学术研讨、阅读前沿领域的文献 。
每个周二中午 , 在结束门诊之后 , 李江涛都会与放射科、肿瘤科、介入治疗科、病理科等同行联合进行多学科讨论 , 为新病人制订治疗方案 , 总结上一周的手术情况 。 例如之前术前术后诊断不一致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人 , 就会仔细分析 , 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 这样的会议 , 通常会持续3个小时以上 。 一台手术背后 , 是数十个小时的准备 , 各科室10余位医生护士的协作 。 面对病人 , 没有一件小事 。
在科研上 , 李江涛投入了大量心力 。 目前 , 他重点研究的领域包括肿瘤淋巴清扫和肿瘤类器官等 。 “淋巴清扫术是对恶性肿瘤做手术 , 帮助去除一部分的肿瘤细胞 , 达到根治的效果 。 怎样把淋巴清扫干净、彻底 , 这在手术中是至关重要的 。 肿瘤类器官不但能在最大程度上模拟人体内肿瘤微环境 , 还可以长期保持肿瘤的异质性 , 更加客观准确的反应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 ”李江涛解释说 。 这些创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当中 , 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
医者李江涛:挑战更难的事
文章图片
李江涛教授查房中
到了周末 , 李江涛也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 他带着10多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 他会利用周末时间 , 给学生们开组会 , 讨论研究进展 。 在他看来 , 培养一名合格的肝胆外科医生 , 需要本科到博士10多年的学校学习 , 加上10年以上的临床历练 , 他希望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 , 让他们少走弯路 , 培养真正的好医生 。
李江涛始终觉得 , 真正的好医生 , 是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 感同身受 。 例如 , 胰腺炎的病人住进来 , 过去插胃管是常规 , 而他的治疗团队基于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 , 尽量不给病人插胃管 , 让病人的治疗更舒适一些;在传统概念中不允许进食的胆源性胰腺炎病人 , 经过科学判断后 , 让病人早期开始进食 , 减少治疗痛苦 。 “科学不断进步 , 以往正确的 , 习以为常的做法 , 可能现在已经有了更好解决方案 , 一个小的治疗细节的决策可能会减轻病人的很多痛苦 。 所以医生要不停地学习 。 ”这些都是李江涛遇到的真实案例 , 也是他希望言传身教给学生们的仁心仁术 。
“一个医生 , 能够为站在患者立场思考 , 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 , 那就是一个好医生 。 ”李江涛说 , 如果身体允许 , 他也希望像导师彭淑牖教授一样 , 到了90岁还可以在手术台上 , 为患者治疗 , 挑战更难的事 。 (部分图片由李江涛教授提供)
【本文作者】
李洁 ,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 , 杭商传媒写作中心主任 。
徐青青 , 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 杭商传媒摄影中心主任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医者李江涛:挑战更难的事】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