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高峰下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在院病人翻倍 有急诊科医生一天接诊130个病人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近段时间 , 由于防疫政策调整和季节变化 , 新冠感染合并其他基础病的患者日渐增多 ,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作为市中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 全院医护人员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 。 救护车的鸣笛声、急诊病人的喘息声、心电监护的报警声、家属焦急的问询声、医患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医务人员匆忙的脚步声从未间断 , 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 , 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 奋力为广大患者擎起一片天 。
就诊高峰下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在院病人翻倍  有急诊科医生一天接诊130个病人
文章图片
急诊科等待的患者和家属
接诊量超负荷的急诊科
去年12月29日凌晨3点过 , 急诊科医师陈华英接诊完当天130个急诊病人后 , 又到留观室内协助查看留观的病人 。 叮嘱一位老年患者:“婆婆 , 趴起睡到 , 输起氧 , 氧饱和从76%到96%了 , 现在感觉出气好些了吧?您配合医生别太着急啊 , 有我们医生在 , 您放心 。 ”
看到病人病情稳定 , 陈华英绷紧的神经才松弛下来 , 这时才发现自己还未吃晚饭 。
肩负重担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去年12月28日上午8点半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马治刚查房时 , 对陪同的科室医生说:“科室病人70岁以上的占60%以上 , 70-95岁的居多 , 很多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 还有合并呼吸衰竭 , 要加强对病情的观察 。 ”
医院集中全力保障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救治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放床位从70张扩增到145张 , 科室团队责任重大 , 作为科主任的马治刚不仅要负责本科室患者的安全 , 还要带领专家团队对全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坚持每日床旁查房 , 提供技术支持 。 已退休和退居二线的老专家也表示“随时需要随时召唤” , 专家们主动分担临床压力 , 毫无怨言 。
点燃希望的心血管内科
“黎护士长 , 你还在咳嗽 , 怎么就来上班了 , 也不多休息几天把身体养好 。 ”被病人关心的心血管内科护士长黎承承感动不已 。
说这话的病人即将出院 , 他此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 , 此次感染新冠病毒情况十分危急 。 “我以为挺不过来了 , 好在有你们医生、护士及时给我安排床位 , 及时给氧、监护、用药、输液才把我给救回来 。 ”病人在感谢医护的同时 , 也诉说着医护的不易 , 好多人都是带病上班 , 接诊他的苟华主任自己咳得都说不出话来 。
与死神抢时间的重症医学科
这段时间 , 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渊一天从早到晚要接各个病房近100个咨询电话和会诊请求 , 常常早到迟退 , 有时晚上刚回家还未吃饭又接医院会诊电话 , 经常夜不能寐 , 他一直在坚持着 。
周渊表示 , 最近监护室的病床都是满的 , 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在努力 , 轻伤不下火线 , 做到人力保障尽量充足、全力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
全院“一盘棋”“一条心”
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汪亚力介绍 , 以前在院病人有500左右 , 现在已经翻倍 。 医院按照病情轻重 , 分级分类收治病人 , 采取“跨科+会诊+联管”模式共同管理病人 , 保障病人安全 。
面对仍在日益增长的住院病人 , 医院院长何志兵表示:“医院应接尽接、应治尽治 , 按照制定的不同患者管理流程 , 专家团队每日对新入、危重患者进行会诊、床旁查房指导 , 保障医疗安全 。 同时 , 夯实后勤保障 , 想方设法筹集药品、氧气、病床、仪器设备等为临床保供 。 ”
就诊高峰下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在院病人翻倍  有急诊科医生一天接诊130个病人
文章图片
就诊高峰下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在院病人翻倍有急诊科医生一天接诊130个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