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新冠重症救治专家组,扩建第二急诊区域,岳阳医院全力守护生命线

本文转自:文汇报
组建新冠重症救治专家组,扩建第二急诊区域,岳阳医院全力守护生命线
文章图片
随着全市新冠感染者数量不断攀升 , 上海医疗机构面临严峻挑战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全市广大医务人员一起 , 夜以继日奋战在救治一线 。
拼搏 , 为了每一个生命
“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73% , 气管插管!”今天上午 , 岳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钱义明在抢救室指挥抢救 , 一位65岁的老人感染新冠后 , 原有COP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毛病加重了 。 抢救室内 , 医护已忙得不可开交 , 但这个生死关键时刻 , 所有人拼尽全力 。 经数小时抢救 , 该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 目前 , 生命体征平稳 。
当前 , 岳阳医院急诊每日接诊人次在1000人左右 , 救护车数量在80-100辆 。 为能服务更多患者 , 医院紧急扩建的第二急诊区域即将完工投用 。
本轮疫情开始 , 岳阳医院第一时间成立“急诊重症转治工作专班” , 组建“新冠病毒重症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 。 医务处联合护理部、急诊医学科统筹全院医护资源、住院床位资源、药品和设备资源 , 有序分类收治急诊病人 , 确保急诊、发热门诊、各病房大楼的急诊危重病人转治高效开展 。 专家组每日开展各病房大楼巡诊 , 开展急危重症病例讨论 。
组建新冠重症救治专家组,扩建第二急诊区域,岳阳医院全力守护生命线
文章图片
“120马上到 , 准备抢救!”“快开放静脉通路!”“送这个患者去做CT”……急诊医学科副护士长罗晴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来到急诊 , 一直要忙到深夜 。 保障绿色通道通畅 , 抢救危重病人 , 安排病人就诊、检查 , 维持急诊秩序 , 罗晴像是一名“大堂经理” 。
“急诊患者速增 , 为了保证医疗救治工作 , 每一个人都在拼搏 。 ”曹维伶护士长支援外省回来后立即投入院内战斗 , “全院同事都在我们急诊支援 , 相信我们能一起走过这段艰难时光 。 ”
最吃紧的日子 , 他奋战5天直到同事归来
深夜 , 岳阳医院急诊来了一位上腹痛患者 。 73岁的老人面色苍白 , 血压只有80/50 , 刚到急诊就已有低血压等休克症状 , CT检查提升消化道穿孔 。 “救命要紧 , 立即准备手术!”接诊的普外科孙久运副主任医师马上联系麻醉科、手术室 。 老人第一时间被送入手术室 。 孙久运争分夺秒 , 为老人成功实施胃穿孔修补术 。 手术后 , 孙久运吐了 , 这是他“阳”的第二天 。
陈阳 , 岳阳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 , 自2022年3月起 , 一直在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房工作 。 最近 , 岳阳医院的发热门诊每天就诊人数在400-500人间 。 人员最吃紧的日子 , 陈阳连续5天每天工作14-17个小时 , 坚持到第一批“阳康”同事返岗 。
“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的大多数老年患者几乎都有明显的基础疾病 , 脑梗塞、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癫痫等 。 患者病情重 , 生活不能自理 , 护理工作的压力和难度都非常大 。 ”护士朱叶维自2020年疫情以来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这个疫情“前哨” , 和同事们全力守护着这里的每一位病患 。
岳阳医院儿科发热门诊的吕佳佳主治医师在最艰难的时候曾一人坚守发热门诊48小时 。 “同事们都‘阳’了 , 他们症状都比我重 , 但他们稍微有点好转 , 就都马上回来了 。 ”
“曾是急诊人 , 永远都是急诊人” , 儿科门诊预检护士张婉萍利用门诊午休到急诊帮忙 , “急诊现在工作量巨大 , 帮忙义不容辞 。 ”
同心携手 , “幕后英雄”冲在救治第一线
“叮铃铃——”“2022年的最后一天 , 麻醉科朱平主治医生一早8点就接到急诊抢救室的电话:“麻醉科 , 快 , 急诊室插管!”跨年值班就从忙碌的抢救开始了 。 这天 , 朱平和同事一起完成11台手术、急诊气管插管5例 , 深静脉穿刺8例 , 还支援了发热门诊 。 这个特殊时期 , 麻醉医生们从“幕后”冲到了救治危重患者最前线 。 朱平说 , 他们始终坚信医者的努力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 尽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