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药物:治疗疾病从“肠”计“益”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微生态药物:治疗疾病从“肠”计“益”
文章图片
微生态药物主要有活体生物药、大分子药、微生态小分子制剂、噬菌体四大类 。 不同于传统药物 , 微生态药物应用了与人体共生的肠道微生物 , 比传统药物安全性更高 , 见效更快 。 因为应用了功能性活体菌 , 微生态药物进入人体肠道后 , 其作用机制更多样且可复制 , 易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
微生态药物:治疗疾病从“肠”计“益”】◎本报采访人员陈曦
“便便可以治病吗?”早在1700年前我国东晋时期 ,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曾记载使用黄龙汤(粪汁)治疗食物中毒及感染性肠炎 。 明代《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粪菌液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 。
如今 , 古人的“便便”疗法有了新发展 。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名为Rebyota的药物 , 这是FDA批准的首个粪便微生物群产品 。 Rebyota被批准用于预防18岁及以上人群的艰难梭菌感染(CDI)复发 , 适用于个体在完成针对复发性CDI的抗生素治疗后使用 。
微生态药物更安全、见效快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 其中95%以上的微生物依附在胃肠道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长聘教授樊赛军介绍 , 肠道不仅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和废物排出的重要场所 , 同时也是免疫器官 。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生产的一类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物制品 , 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 。
“而微生态药物则是指利用正常微生物或调节微生物使其正常生长的物质制成的药物制剂 。 ”樊赛军说 。
微生态药物与传统的微生态制剂有所不同 , 传统微生态制剂多为非处方药 , 适应症单一模糊 , 主要针对急慢性腹泻等 , 而微生态药物目前在研的适应症广泛而明确 。
微生态药物主要有活体生物药、大分子药、微生态小分子制剂、噬菌体四大类 。 活体生物药包括微生物整体或部分实体 , 通过补充、恢复调整微生物菌群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大分子药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 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从而发挥其功效;微生态小分子制剂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 通过阻断信号传导通路 , 达到治疗的目的;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 可以“捕食”细菌等 。
“此次FDA批准的微生物群产品就是基于粪菌移植(FMT)的活体生物药 。 ”樊赛军解释 , 这种活体生物药将微生态的一些活体作为配方药物应用到人体肠道 , 并可在肠道定植生长 , 通过微生物、神经、免疫、新陈代谢的作用来影响微生物群落 , 维持、重建或恢复健康的人体微生态 , 达到预防或治疗人类疾病的效果 。
樊赛军表示 , 不同于传统药物 , 微生态药物应用了与人体共生的肠道微生物 , 比传统药物安全性更高 , 见效更快 。 因为应用了功能性活体菌 , 微生态药物进入人体肠道后 , 其作用机制更多样且可复制 , 易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 而且与FMT相比 , 这种微生态药物是在已有的大量FMT治疗经验基础上 , 进一步优化活体菌后形成的 。 成功定植到肠道后 , 其将达到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和持续性治疗的目的 。
可治疗肠病、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 , Evelo、Seres、辉凌制药等许多微生物制药企业 , 纷纷进入微生物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 促使微生物相关技术和微生态医药研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当前微生态药物覆盖了肠道微生物、口腔微生物、生殖道微生物和皮肤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