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症ICU:与死神角逐,为生命守门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2023年的第三天 , 济南的大街小巷还留有跨年的余热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三病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专业护师在走廊忙碌地来回小跑、主任医师一刻不停地巡视着各个病房、患者家属在隔离门外焦急地踱步、躺在病床上的危重症患者期望着重获健康…重症医学科 , 又名ICU , 是医护人员共同守护的“生命之门” , 是最为重要的生命防线区 。
重症医学科ICU三病区 , 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于2022年12月12日临时筹建的“安全线” 。 如今 , 该病区设有20个床位 , 51名专业护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特级护理 , 20位医生竭尽全力救治病人……他们 , 与死神争分夺秒 , 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从医经验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
走进重症ICU:与死神角逐,为生命守门
文章图片
时间飞速流逝的ICU病区 , 24小时不间断治疗危重症患者
“床位准备好 , 抓紧把呼吸机拿过来 , 病人马上就来 。 ”3日上午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韩辉正指导医护人员接纳从肝病科转来的危重症患者 。 片刻后 , 病区大门被推开 , 患者被转移进病房内 。 “1、2、3 , 一起抬!”随着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被转移到病床上 , 此后便是连接呼吸机等繁琐流程 , 一切准备妥当时间已过去半小时 。
“前期工作可以理解为’评估’,只是第一轮操作 。 我们要观察病人反应 , 再做出精细调整 。 ”韩辉介绍 , 临时筹建于去年12月12日的ICU三病区 , 主要用来抢救处于危重症状态的患者 。 小到喂药、擦身、基础治疗 , 大到气管切开、血滤、使用ECMO技术(体外膜氧合器 , 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ICU病区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防线区 。
韩辉介绍 , 由于危重症病人免疫力较低 , 为降低感染风险 , 家属暂时无法进入该病区 。 同时 , 为了便于配合呼吸机 , 病患多处于镇痛加镇静的状态 。 “这也意味着 , 医护人员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观察每位病人 , 时刻紧盯器械确保病人生命体征 , 一旦出现休克、低氧等状态立即进行救治 。 目前 , ICU三病区内的18个病人中 , 有14名病人使用了呼吸机 。 ”
在ICU病区内 , 时间流逝的飞快 , 有时一场抢救便会花去大量时间 。 “尽管ICU三病区是临时筹建的 , 但我们的医护人员有很强的默契 。 大家各司其职 , 目的只有一个——将病患从危重症的死亡线上拉回来 。 ”
走进重症ICU:与死神角逐,为生命守门
文章图片
第一批援鄂医护再上“前线” , 在ICU病区“连轴转”半个月
3日上午9点半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三病区护士长郭丙秀正小跑着在病区走廊内巡查 。 安静的走廊、沉重的呼吸声、滴滴作响的医疗器械…这样的环境郭丙秀早已熟悉 , 尽管长时间站立让她的腰部有明显不适 , 但她仍未休息 。 检查完各个病床的仪器后 , 又忙着调整护师们的班次 。
2022年12月12日前 , 郭丙秀还是ICU二病区的医护人员 。 为扩大危重症病人收纳量 , ICU三病区临时筹建 , 有着20年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郭丙秀被临时抽调过来 。 尽管每日的标准工作时间为8小时 , 但郭丙秀和同事们基本没有正常时间下过班 。 床旁血滤机、呼吸机还连接着病人的身体 , 作为护士长的她需要为新到病区的医护人员培训这些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 。
走进重症ICU:与死神角逐,为生命守门
文章图片
“大家基本上都阳过了 , 一般是休息三五天就立即返岗” , 在沟通时 , 郭丙秀还时不时发出咳嗽声 , 至今未痊愈的她已在岗位奋斗了半个多月 。 事实上 , 在病区内工作的医护人员 , 对“阳了”这一词汇早已无比熟悉 。 但即便是下班后 , 郭丙秀的手机也保持着畅通 , 以便可以接到同事在紧急状态下打来的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