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守护患者救治“生命线” !沪上医院组建“重症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设立第二急诊病房

本文转自:周到上海网“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73% , 马上气管插管!”1月3日上午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钱义明在抢救室指挥抢救 , 一位65岁的老人感染了新冠后 , 原有的老毛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加重了 。
抢救室内 , 医护人员已忙得不可开交 , 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大多都是“阳康”返岗或带“阳”上岗 , 但在这个与死神赛跑的关键时刻 , 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 。 经过数个小时的全力抢救 , 目前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
随着全市新冠感染者数量不断攀升 , 上海医疗机构面临严峻挑战 。 医务人员克服重重困难 , 夜以继日奋战在救治一线 , 为市民筑牢生命屏障 。
成立“急诊重症转治工作专班” , 设立第二急诊病房
据了解 , 岳阳医院急诊目前每日的接诊人次在1000人左右 , 救护车数量在80-100辆 。 每个急诊人都迎难而上、团结一心 。
自本轮疫情开始 , 岳阳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急诊重症转治工作专班” , 组建了“新冠病毒重症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 。 医务处联合护理部、急诊医学科统筹全院医护资源、住院床位资源、药品和设备资源 , 有序分类收治急诊病人 , 确保急诊、发热门诊、各病房大楼的急诊危重病人转治工作高效开展 。
专家组每日开展各病房大楼巡诊工作 , 进行急危重症病例讨论 , 确保各病房大楼收治急诊危重病人后查房、讨论和救治工作顺畅 。 急诊医学科联合皮肤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临床医生混编组队 , 设立了第二急诊病房 , 转治急诊危重病人 。
全力守护患者救治“生命线” !沪上医院组建“重症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设立第二急诊病房
文章图片
“120马上到 , 准备抢救!”“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了 , 配合插管!”“快开放静脉通路!”“送这个患者去做CT”……急诊医学科副护士长罗晴 , 每日7点不到就来到急诊大厅 , 一直要忙到深夜 。 她就像是“大堂经理” , 保障绿色通道通畅 , 抢救危重病人 , 安排病人就诊、检查 , 维持急诊秩序 , 每天嘶声力竭地叫着 , 基本没有时间吃中午 。
“医护成批‘倒下’ , 相对应的却是急诊患者持续速增 。 大家都有心理准备 , 为了保证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 我们急诊几乎所有的医生护士都是‘带病上岗’ , 只要是没‘倒’在床上的 , 都还坚守在岗位上 。 工作量实在太大 , 也有同事出现了病毒性肺炎的症状 , 不得不休息 。 ”曹维伶护士长支援外省回来后立即投入院内战斗 , “但全院的同事都在我们急诊这里支援 , 相信我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 ”
深夜 , 岳阳医院急诊来了一位上腹痛的患者 。 73岁的徐老伯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出冷汗 , 血压只有80/50mmHg , 刚到急诊就已经有了低血压等休克症状 , CT检查提升消化道穿孔 。 此刻 , 接诊的普外科孙久运副主任医师是“阳”了的第二天 , 还有着发热和恶心、呕吐的症状 , 但仍然坚守在岗 。
“患者病情紧急 , 救命要紧 , 立即准备手术!”孙久运马上联系麻醉科手术室 , 在完善各项急诊手术准备后 , 徐老伯第一时间被护送入手术室 。 还发着烧的孙久运迅速调整状态 , 争分夺秒 , 为李老伯成功实施胃穿孔修补术 。 手术一结束刚下手术台的孙久运又吐了 。
“急诊现在工作量巨大 , 帮忙是义不容辞”
全力守护患者救治“生命线” !沪上医院组建“重症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设立第二急诊病房
文章图片
陈阳 , 岳阳医院急诊医学科的一名医生 。 自2022年3月开始 , 他就一直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房工作 。
最近一段时间 , 岳阳医院的发热门诊每天的就诊人数在400至500人之间 。 在人员最吃紧的日子了 , 陈阳曾连续5天高强度持续工作 , 每日的工作时间在14至17个小时 , 带病坚持到了第一批“阳康”同事返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