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的“现代范”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农田里的“现代范”
文章图片
西安市临潼区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尽显“现代范” 。
农田里的“现代范”
文章图片
在黄龙县 , 土地托管“一条龙”服务让农户种田既轻松又高效 。
农田里的“现代范”
文章图片
在西安市临潼区节水增效试验田里 , 技术人员正查看麦田墒情 。
本报采访人员黄敏文/图
随着机械化、智慧化、信息化日渐普及 , 传统农业生产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 近年来 , 我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耕地基础和质量的重要抓手 , 持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 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 , 突出重点、优化布局 , 因地制宜、统筹推进 , 取得丰硕成果 。 截至2022年上半年 , 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1896.8万亩 , 不仅为“关中粮仓”上了“双保险” , 也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成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沃野丰田 。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 , 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了种粮农民的信心 , 也加快了农业生产从传统模式、分散经营向现代化、规范化、集约化转变 。 在我省各地 , 伴随着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和完善 , 农民种田轻松了 , 粮食产量上来了 , 农产品加工产值不断提升 , 多元融合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做优做强……
1种植高标准节本增效粮满仓
眼下 , 天气越来越冷 , 全省小麦主产区迎来了冬灌高峰 。 2022年12月18日 , 在西安市临潼区晟丰现代农业服务公司节水增粮增效试验田里 , 一条条黑色的微喷水带贯穿于麦田间 , 一丛丛水雾从水带喷出 , 滋润着田间的麦苗 。
“小麦整体出苗不错 , 但部分地块存在土壤缺墒的情况 。 我们现在正采用微喷的方式进行补墒 。 ”公司负责人李二红正在和前来指导的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农技员一起讨论近期该如何进行田间科学管理 , 确保粮食丰收 。
临潼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和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 曾3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县 , 粮食常年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 。 在临潼区油槐街道南杨村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基地 , 采用宽幅沟播技术播种的小麦长势喜人 。
“宽幅播种有利于植株根系发达、麦苗健壮 , 提高了作物的抗寒性、抗逆性 , 增产效果特别好 。 ”南杨村种植大户郝永强扛着铁锨在地里跑前跑后 , 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 , 他赞不绝口 , “咱这块本来就是产粮区 。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 , 地更肥了 , 配套设施更全了 , 生产全程机械化 , 年年都是大丰收 。 ”
粮食要丰产 , 种植就要高标准 , 管理更要科学化 。 2022年以来 , 临潼区推广小麦宽幅沟播面积4万多亩 , 形成了“农技+合作社”“农技+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技+家庭农场”等服务模式 , 同时通过抗灾强管、科技壮苗等举措 , 推进小麦促弱转壮 , 全区夏粮小麦产量达18万吨 。
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 , 是临潼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通过节本增效不断提高土地产能 。 近两年 , 临潼区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 , 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 并针对农户积极开展水肥一体化、粮食作物栽植新技术等培训 ,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 一系列举措的落地 , 彻底改变了辖区农田基础设施和灌溉条件 , 农作物种植、管理、收获机械化、产业化大幅提高 , 让老百姓的粮仓更丰盈 , 幸福指数也随之上涨 。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提升农业综合能力 , 我省对近年来实施过单一治理措施但未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需提质改造的农田 ,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 改善和修建田、水、林、电、路等配套设施 , 全面提升农田质量 , 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 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一步落到田间地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