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新冠分级诊疗方案: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是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1月4日消息 , 当前 ,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流行 , 我国也面临着疾病流行的巨大挑战 。 随着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覆盖率的逐步提高 , 对其传播力增强和致病性降低认识不断加深 。 临床认识到早期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 特别是抓住脆弱群体感染后的早期救治时间段 , 给予抗病毒与抗炎症治疗 , 将显著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率与病死率 。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协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在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基础上 , 一起重新编写了《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基层医疗机构应急使用简版) , 以期能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具体病例分级管理和诊疗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 下面就基层临床治疗的要点逐一介绍 。
一、临床分型
1.轻型与普通型: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咽痛或咽部不适、全身不适等临床相关症状 , 但未有呼吸困难与氧饱和度下降 。 如有条件完善肺部CT或者胸片等影像学检查 , 未见肺炎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型;影像学见肺炎表现者可诊断为普通型 。
2.重型:
成人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可判断为重型患者:
出现气促 , RR≥30次/分;
在静息状态下 , 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24~48h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 。
儿童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
出现气促;
静息状态下 , 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有辅助呼吸现象;
上海发布新冠分级诊疗方案: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是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出现嗜睡、惊厥;
拒食或喂养困难 , 有脱水征 。
3.危重型: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可判断为危重型 。
出现呼吸衰竭 , 且需要机械通气;
出现休克;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 需ICU监护治疗 。
二、易进展至重症的高危人群
目前 , 新冠感染后易进展为重型和危重型的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60岁;
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恶性血液病、血液透析等基础疾病者;
免疫功能缺陷;
肥胖(BMI≥30);
围产期女性;
重度吸烟者;
儿童合并有某些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病、呼吸道畸形、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神经肌肉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重度营养不良等)、或免疫缺陷或低下患儿、肥胖症儿童、及早产新生儿;
未全程以及未加强接种新冠疫苗者 。
三、新冠感染分级诊疗路径
轻型或者普通型的病例 , 采取居家治疗或就近就地治疗方式 ,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力量提供规范化的治疗 。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感染者以及部分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至区级医院 。 市级医院负责所在辖区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救治 , 并对区级医院加强技术指导 。 孕产妇、新生儿由各区指定医院收治 。 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患者由原就诊医院优先救治 。
上海发布新冠分级诊疗方案: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是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文章图片
四、临床基本治疗要点(四步简易治疗法)
(一)一般治疗
应用解热镇痛药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 保证充分的热量摄入、营养均衡 , 摄入优质蛋白质食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 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