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江源打个喷嚏,长江就会感冒( 三 )


作为江源常见的禾本科植物代表 , 老芒麦对温度变化反应非常敏感 。 孙宝洋介绍 , 在露天情况下 , 老芒麦夏季平均高度约72厘米 , 试验中随着温箱内温度增加 , 老芒麦也逐步长高 , “在1.2米高的温箱中 , 老芒麦最高能长到1.2米 , 这在江源自然环境中很少能见到 。 ”
“老芒麦等植物高度增加 , 必将影响周边低矮植物生长环境 , 甚至可能打破原有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 。 ”任斐鹏介绍 , 生物多样性削弱后 , 尤其是高原蒿草等控制水土流失 , 维持生态稳定重要物种受到威胁 , 将对群落结构、功能和微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
经过连续3年的模拟增温试验原位观测 , 任斐鹏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 , 当增温幅度小于3摄氏度的情景下 , 监测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群落优势种没有明显变化 , 当增温幅度达到或大于3摄氏度时 ,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变化 , “升温越高 , 监测样方内的植被覆盖度下降越大 , 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密度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 , 在“中等变暖水平(3.2摄氏度)”条件下 , 面临灭绝风险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多 , 比如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和有花植物 。 “江源科考的‘模拟增温试验’观测结果 , 与这一结论能够相互佐证 。 ”任斐鹏说 , 因此升温3摄氏度可能是长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的“临界点” 。
植被退化将带来一系列生态连锁反应 。 “在高寒草地坡面 , 植物根系就像是固结土壤的‘织网’ 。 ”任斐鹏说 , 随着气温升高、冻土消融 , 土壤中的水分流出 , 地表植被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往往会引发植被和土壤退化 , 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
在模拟径流冲刷试验中 , 任斐鹏和孙宝洋根据土壤附着植被轻度、中度、重度退化三种类型对比发现 , 随着植被退化程度加深 , 径流冲刷作用下的土壤分离速率呈几何级数递增 , “这说明植被覆盖度越低的土壤 , 平均分离速率越大 , 模拟试验显示 , 在相同水流功率条件下 , 长江源土壤分离速率大于西南及黄土高原地区” 。
为啥说江源打个喷嚏,长江就会感冒】高寒草甸及土壤 , 附着在高原高寒冻土之上 , 形成时间异常漫长 。 如果平原地区形成1厘米土壤需要100年 , 江源地区则需要200年以上 。 孙宝洋说 , 如果植被持续退化 , 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 长江江水含沙量也将明显增加 , 当地居民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将会恶化 。
保护江源生态 , 维持植被生态系统健康是关键 。 任斐鹏表示 , 未来他们还将开展持续监测 , 准确把握高寒草甸植被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响应特征 。 “江源保护还需要加强江源气候变化、生态演变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 从生态预警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 , 让江源绮丽壮观风光永续 , 生物多样性保持永存” 。
据新华网报道
探寻江源草甸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