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快速上升 , 慢性病防控已经成为了“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
而在现实中 , 人们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却从来都不及它的严重性 。 一个“慢”字就带来了不少误解——“不严重、不紧急、不致命” , 患者的认识不足与种种懈怠往往最终使小病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大病 。 同时 , 慢性病的诊断需要经过医生的综合问诊 , 辅以多项检查方可确诊 。 但当前 , 中国经验丰富的医生数量有限 , 且地域分布不匀 , 造成了大量的慢性病早期检测和管理的需求未被满足 。
在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医疗配套水平以外 , 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近日在2022年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峰会上表示 , 医疗科技公司也要发挥作用 , 让产品在匹配当前社会发展与医疗现状的前提下解放人和医生 , “把产品做得足够简单 , 足够有吸引力 , 在不知不觉间传递价值 , 这是鹰瞳Airdoc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 。
文章图片
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演示便携式眼底照相机
从“搬动”人到“搬动”设备的进化
长时间以来 ,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基本上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型公立医院 , 因此一旦患者产生就医和检查需求 , 医院始终是第一乃至唯一的选择 。
“为什么大家要去医院才能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张大磊认为 , 未来“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应该成为每个人自己的权利 , 而不再是专业人士才能赋予每个人的权利 。
随着医疗方式的改变 , 人们更希望在“家门口”乃至家里就能完成基础检查 , 而不仅仅是医院 , 这已然推动着医疗设备往小型化、轻量化发展 。
目前上市的轻量型医疗设备 , 主要包括佩戴于腕部的智能医疗手表、医疗手环和戴在头部的智能医疗眼镜、头盔、头环等 。 但是这类产品有一个共同点 , 对人体体征感知的准确性较难达到医疗级的要求 。
而能够到达医疗级的产品 , 往往都面临着体积大、价格贵、难移动的问题 , 这就导致产品与客户的需求无法完全匹配 , 无法适应基层和医院外的多种场景 , 出现明显断层 。
文章图片
“实际上医生的知识、病人的疾病是客观存在的 。 所以我们在思考 , 未来的诊疗能否不‘搬动’人 , 而是搬动设备?”这是张大磊的思考 , 也是他要求产品团队去解决的客户问题之一 。
基于此 , 张大磊和鹰瞳Airdoc研发团队在创立之初就选择了视网膜影像AI这一细分领域 , 一方面视网膜是全身唯一可以直接观测到血管和神经的部位 , 理论上通过一张视网膜照片可以识别的常见慢性病多达200多种 , 是较为经济和便捷的筛查途径;另一方面也特别重要 , 那就是相较于CT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 , 用来给视网膜拍照的眼底照相机的体积相对较小 , 价格也更易于承担 , 具有多场景应用的潜力 。
尽管如此 , 在张大磊看来 , 产品的可及性仍然需要不断提升 , “因为产品的总拥有成本如果下降一半 , 在我们的细分领域可能覆盖到的群体是增加一个数量级的 。 ”
在这样的思路下 , 鹰瞳Airdoc自研了全国首款全自动、全自助、便携式的眼底相机 , 并且在保证参数指标领先于国内外同行的基础上 , 把成本降低到了原来的1/10以下 。 “只有这样 , 才能让更多的医疗机构 , 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用得起 , 用得上 。 ”张大磊说 。
- 桂枝|2023医考「中医」:跟张大夫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学习中药
- 河北张大爷日饮2两白酒,如今已有40年酒龄,总结出3个“绝不”
- 张大千迎娶女儿的闺蜜,并为她画了一幅自画像,如今卖了四千万
- 张大千娶女儿闺蜜为妻子,因为不管二人的孩子,酿成了人间悲剧
- 冰箱里的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张大爷的经历让人吓出一身汗
- 张大千:对徐雯波一见钟情,两人的儿子却22岁去世
- 吃了一个月的花生,张大爷的身体有了哪些改善?不妨看看
- 养生|国医大师张大宁,中国肾病学的奠基人,他的养生之道你也能学会
- 国医大师张大宁,中国肾病学的奠基人,他的养生之道你也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