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停止使用电饭煲,可能会诱发肝癌?真相如何?( 二 )


总而言之 , 涂层脱落存在种种潜在风险 , 如果发现内胆涂层严重破损、脱落 , 建议最好及时更换内胆或电饭锅 , 最大程度避免安全隐患 。
三、肝癌真正的“元凶”是这4个
世界卫生组织表明 , 全球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一半发生在中国 。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数据也显示:肝癌发病率位于第四 , 死亡率高居第二 。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 隐蔽性也是癌症中的“佼佼者” , 这是因为肝脏本身没有神经分布 , 只有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 , 压迫到外围包膜和附近的组织才能引起症状 , 但此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
调查显示 , 中国80%的肝癌患者中晚期才确诊 。 面对肝癌的特性 , 人们针对肝癌更要意识到“防大于治”的重要性 , 对诱发肝癌的高风险因素要做到全面防范!
1、黄曲霉毒素
发霉食物往往是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聚集地 , 而作为最强毒菌之一 , 黄曲霉菌的产物黄曲霉毒素是剧毒 , 毒性是砒霜的十倍 , 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1类致癌物 。
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 , 主要靠肝脏分解、代谢 , 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 长此以往 , 会导致恶性病变 , 增加肝癌风险 。

?2、酗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 , 会对人体器官、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损伤 , 而作用酒精的代谢器官 , 肝脏受到的损伤最大 。 酒精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致癌因素 。
此外 , 酒精代谢时会经过乙醛、乙酸等过程 , 而乙醛代谢所需的酶是亚洲人所缺的 , 尤其是国人大部分的乙醛脱氢酶都是失活的 , 也会承受乙醛造成的损伤 。
3、脂肪肝
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 当肝脏的脂肪储存不断增加 , 发展为脂肪肝 , 经过这四个阶段 , 就可能发展为肝癌 。
4、慢性肝炎
慢性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 , 被称为肝病三部曲 。 医学调查发现 , 病毒性肝炎有10%的几率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 这类患者有50%的几率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有9.9-16.6%几率患上肝癌 。 医学数据显示:中国的肝癌患者有80%都是因乙肝和丙肝所致 。



?
四、安全使用电饭煲 , 牢记这4点
质量合格电饭煲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产生潜在风险 , 因此日常使用时 , 要把握技巧 。
1、避免清洗不当、使用不当
内胆涂层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护食物不接触到其它可能具有潜在风险的物质 , 而且涂层虽然不怕热耐酸碱 , 但是日复一日 , 也可能因接触酸、碱、食物残渣等磨损 。 此外 , 煮饭后往往会黏附烧焦、结块的饭渣 , 清理时要小心 , 不要用钢丝球等尖锐工具去擦洗 , 以免破坏涂层 。
2、谨防排气口的蒸汽烫伤
电饭煲煮饭时 , 排气孔会排出液化蒸汽 , 其温度极高 , 接触后可能造成烧烫伤 , 比热水烫伤更严重 。
3、用完及时拔下电源插头
煮饭后 , 电饭锅的电源插头要及时拔掉 , 因为一旦处于保温状态 , 温度低于70摄氏度 , 就会自行通电 , 无人监管 , 可能引发漏电、着火 。 同时 , 煮饭期间汤汤水水也注意不要滴入插座和电源 , 以免造成短路 。
4、及时清理内胆和发热盘
内胆不及时清理 , 可能会干结 , 后续大力清理有可能破坏涂层 。 还有发热盘 , 长期积累污渍、生锈 , 会导致其耗电量变大、老化 , 增加隐患风险 。

?
电饭锅是老百姓家常使用的煮饭工具 , 关注它的安全性是人之常情 , 但是建议大家从权威渠道了解信息 , 科学、客观地去看待问题 , 不要人云亦云 , 以讹传讹 。 当然 , 日常使用电饭煲也要注意技巧 , 一定要记牢安全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