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盟:“一村一品” 各美其美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沃野山川 , 流金叠翠 。 1月的云南省西盟县中课镇活力迸发:窝笼村理顺农村治理脉络 , 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班箐村以党建引领肉牛养殖产业振兴;永不落村探索践行“3+3+3”模式打造“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边境样板;中课村运用佤味工坊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嘎娄村守土有责 , 建设强边固防示范村……
作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文化底蕴厚重的滇西旅游重镇 , 中课镇辖5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 , 共有3766户12190人 , 居住着汉族、佤族、拉祜族等七个民族 。
经过多年努力奋斗 , 中课镇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 ,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 生态环境明显提升 ,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
云南西盟:“一村一品” 各美其美
文章图片
西盟县中课镇 。 安娥嫩摄
党建引领红旗飘
中课镇坚持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飘扬 。 班箐村六组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肉牛养殖模式 , 用党建“体检” , 以支部“切脉” , 率党员“作引” , 切实将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 助推肉牛产业稳步发展壮大 。
突出组织引领 , 明确发展思路 , 党支部重点抓实骨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 号召他们先富快富 , 引导他们做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 班箐六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 党支部书记李波率先认领养殖肉牛7头 , 同时积极建设牛圈170平方米 , 种植巨菌草2亩 。 多名党员积极跟进 , 进一步增强了班箐六组群众养殖肉牛底气 。
在党支部引领下 , 班箐六组各类产业在逐步推进 , 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参与发展 , 以党建为引领的模式 , 正如一种坚如磐石的信仰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
乡风文明共参与
中课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 ,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 , 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人居生活环境 , 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 窝笼村六组从部分群众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院落室内杂乱无章的现象入手 , 激活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主体意识 。
同时 , 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 自觉自主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 , 从一个个小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变促进村容户貌的整体改观 。 人居环境整治共激发100余名群众参与 , 清理卫生死角50余处 , 劝导不文明行为70余次 。
通过“美丽庭院”示范带头 , 引导群众树立更高的环境卫生追求 , 鼓励群众养花种草、植绿添色 , 让更多的农户实现房前屋后景色宜人、家具摆放错落有致 , 地面窗台干净整洁 , 实现人居环境由“好”变“美”的进一步提升 , 让村寨全面绿起来、美起来 。
此外 , 窝笼村六组还善用“村规民约”这个“法宝” , 进一步规范村民日常行为 , 充实时代内涵、发扬民主监督 , 使之成了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首道防线” 。 群众自己修村规订民约 ,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中 , 制定贴近生活、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让“邻里团结”“尊老爱幼”“杜绝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等村规条例润物细无声般改变村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
云南西盟:“一村一品” 各美其美
文章图片
发展产业促增收 。 安娥嫩摄
发展产业促增收
中课镇坚持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 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 , 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 , 壮大村集体经济 ,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支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