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怪病,阳气虚、寒气重,发高烧、很怕冷,一个良方,用对有效

一个怪病,阳气虚、寒气重,发高烧、很怕冷,一个良方,用对有效

文章图片

一个怪病,阳气虚、寒气重,发高烧、很怕冷,一个良方,用对有效

如果说“冬伤于寒” , 出现畏寒发热 , 这是正常的、顺向的病理状态 , 如果即便到了夏月 , 身体发热发烫发着高烧 , 但却怕冷畏寒 , 不仅如此 , 还需要添衣加被 , 这就是异常的、逆向的病理状态 , 犹如机器快要没有油了 , 突然干烧的状态 , 这个时候 , 不是着急降温 , 而是着急加油 , 否则 , 就会出现意外 。 对于这种怪病 , 就不能按照常理出牌 , 毕竟“扬汤止沸” , 不如“釜底抽薪” 。 对于这种奇怪的疾病 ,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景岳创立了一个奇效良方 , 另辟蹊径 , 让病去人安 , 而这个妙方就是大温中饮 。

大温中饮是《景岳全书》中收载的一个良方 , 全方由“熟地、冬白术、当归、人参、炙甘草、柴胡、麻黄、肉桂、干姜”等9味中药组成 。 不过对于剂量 , 张景岳描述的颇奇妙 , 熟地黄的用量为三钱、五钱和七钱;白术的用量主要为三钱和五钱;而当归的用量也是三钱和五钱 , 如果本身就有泄泻的症状 , 可以不用当归 , 或者用山药代替当归也行;人参的用量有三个等级 , 一个是二钱 , 一个是三钱 , 还有一个重剂量的一两 , 当然 , 对于人参这味中药 , 张景岳说的挺有趣的 , 说“不用亦可”;炙甘草的用量很固定 , 只用一钱 , 剂量很?。 徊窈挠昧糠直鹞⑷退那宦榛频挠昧糠直鹞磺⒍腿蝗夤鸬挠昧糠治磺投蝗夤鸬挠昧慷磺投桓山枰词?, 用量为一钱或二钱 , 如果没有干姜也可以用生姜 , 不过要用煨生姜 , 用量为三片、五片和七片 。 具体用法是 , 将这些中药放在一起 , 用水二钟 , 煎至七分 , 去掉浮沫 , 温服 , 或者微微盖个被子使身体微微出汗 。

对于大温中饮的适应证 , 张景岳是这样说的 , “阳虚伤寒 , 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 , 临床表现主要有身体炽热 , 但却时而畏寒怕冷 , 即便在夏天 , 也需要披衣盖被 , 或者喜饮热汤 , 或者呕吐泄泻 , 肩背等处也怕冷 , 脉象上以“六脉无力”为典型脉象 。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病症 , 它的核心病机在于“元阳大虚 , 正不胜邪” 。 所以 , 张景岳采用大温中饮 , “峻补托散”、“温中散寒” , 这样就能恰到好处的解决阳虚的问题 , 解决伤寒的问题 。

在使用大温中饮的时候 , 由于全方的药物剂量都是每一味中药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量阶 , 这就说明全方的加减化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 对于大温中饮的加减化裁 , 张景岳指出 , 如果兼有气虚 , 可以加黄芪二钱至三钱;如果是寒邪很重 , 阳气较虚 , 可以加制附子一钱至二钱;如果兼有头痛 , 可以加川芎这味中药 , 或者加白芷和细辛两味中药;如果是阳气较虚 , 中气下陷 , 可以加升麻;如果是兼有肚腹泄泻 , 可以减少柴胡的用量 , 适当加入一些防风和细辛即可 。

张景岳为什么要创立这么一个奇妙的方剂呢?张景岳是这样说的 , 说他曾多次看到人们身患伤寒以后 , 阳气虚衰这样的问题屡屡存在 , 但是检遍医圣张仲景的一众方剂 , 虽然有温散的麻黄汤、桂枝汤 , 虽然有补气而散的小柴胡汤 , 但是对于“从补血而散 , 而云腾致雨之妙 , 则仲景犹所未及” , 于是创立大温中汤 , “乃邪从营解第一义也” 。 所以 , 你仔细看 , 就会发现 , 这个大温中饮 , 其实是麻黄汤与四君子汤、两仪膏、小柴胡汤等经典名方的合方 , 张景岳所创大温中汤 , 将医圣张仲景的麻黄汤与小柴胡汤进行了融合 , 然后再将四君子与两仪膏进行融合 , 四方融合 , 大补温中 , 奥妙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