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舂豆煮青菜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石臼舂豆煮青菜
文章图片
水族豆浆菜潘永行摄
陆钦麟
在水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 , 有一道名菜 , 叫豆面煮青菜 , 它是用石臼将自种的土黄豆舂细后 , 用本地的菁菜通过传统的烹饪技术做出来的一道传统的菜肴 。
石臼 , 是舂米用的器具 , 四方的 , 上宽下窄 , 安在土里 , 只把臼口露出地面 。 随着木碓一上一下的磕碰 , 稻谷 , 也便在石臼里脱了壳 , 蜕了皮 , 露出了暗红的雪白的米粒儿 。 小的石臼可用于砸、捣、研、磨药材 。 以前 , 人类的谷物粮食主要是以这种生产工具加工成食品 。 可以说 , 石臼是古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 石臼和水井是人类定居点的标志 。 现在石臼逐渐被淘汰 , 只在边远地区仍旧被使用 。 在水乡的许多乡村 , 石臼仍旧被完好保存并使用 。
舂豆前 , 先将大豆在加热的大锅中炒一下 , 炒时间不能过长 , 温热即可 , 这样的作用是将黄豆炒脆 , 利于舂碎舂细 。 同时舂豆过程中不能遇到水 , 遇水黄豆易粘石臼 , 结成粑状 。
黄豆舂碎舂细后 , 把它捞起 , 在加火的大锅放入制好的菜油 , 等菜油温度合适 , 将黄豆面放到大锅加热炒一下 , 同时加水煮 , 水不能太多 , 要让黄豆面完全发胀后 , 放入各种调料和食盐 , 再加青菜煮熟即可食用 。
石臼舂豆煮青菜】这个看似简单的菜却很美味 , 是在困难时期水族招待贵客才制作的名菜 , 这个豆面煮青菜既可以下酒 , 又可以下饭 , 真是一饱二醉 。
关于豆面煮青菜 , 还有个充满孝心的传说 。 相传水族迁徙到都柳江时 , 一位水族同胞的母亲患了重病 , 他四处请医延药 , 但一直不见起色 , 后来 , 母亲病重得什么都吃不下去 。 为了让母亲吃到喜欢的黄豆 , 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 就是将黄豆舂碎舂细 , 制作成豆面煮青菜给母亲吃 。 也许是黄豆的神奇功效 , 也许是诚挚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 渐渐他母亲的病竟然好了 , 从此 , 这份由孝心而产生的神奇名菜 , 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 虽然是个传说 , 却也蕴涵了豆面煮青菜文化的美好意蕴——温馨、孝心、爱意 。
由于这个菜主要食材是黄豆和菁菜 。 豆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 如钾、钠、铁、镁、钙、硒、钼等稀量元素 , 经人体吸收利用后可为人体吸纳充盈营养 。 有很好的作用与功效 , 能有效防止人体骨质疏松以及缺铁性贫血;豆浆中所含的钙、镁、卵磷脂等元素 , 可减少脑细胞死亡 , 提高脑细胞功能 , 降低脑血管中的血脂浓度 , 改善脑部血流量;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硒、钼等元素 , 可抑制癌细胞的扩散与生长 , 具有防癌和治癌功效 , 尤其对胃癌、肠癌、乳腺癌有特殊疗效 。
虽然我们先祖从来不知有多少微量元素 , 但祖祖辈辈一直这样传承下来的美味佳肴豆面煮青菜 , 让大家的身体不知不觉中得到各种微量元素的补充 。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 , 水族豆面煮青菜有了衍生的菜系 , 就是豆面煮田鱼 。 豆面煮田鱼的做法是将田鱼洗净 , 切好入盛器 , 放盐、半只鸡蛋清上浆待用 。 锅中放舂碎舂细豆面、盐、味精烧沸 , 放生粉勾芡 , 放水开火煮熟 。 锅中轻轻推入切好的鱼煮熟 , 水变色后即出锅装盘食用 。 这个菜的特点是色泽青亮 , 口感鲜嫩 , 营养丰富 。 相信如果你有机会尝到这个菜 , 一定会一辈子难以忘怀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