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患者需要,我们一直都在”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若是患者需要,我们一直都在”】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驻守疫情病房一线——
“若是患者需要 , 我们一直都在”
“若是患者需要,我们一直都在”
文章图片
丁振兴、李子豪等师生在ICU病房查房 。 叶晓艺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区、阳性病房……自采访人员确定采访任务后 , 好奇但又复杂的情绪袭来 , 最终在来到ICU病房、接过隔离服时达到顶峰 。 指导采访人员穿戴防护服的是该校2022级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子豪 , 他一脸平静与从容 , 自2022年12月10日所在科室成为绩溪路院区首批阳性ICU病房后 , 他已坚守在医院病房的第一线20多天 。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 , 当地阳性患者急剧增多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安徽省的龙头医院之一 , 比平时多几倍的危重症病人不断涌入 , 老师们陆续病倒 , 这里成了最需要李子豪的地方 , “作为医学生必须留下来” 。
没想到 , 第3天 , 李子豪也“阳”了 。 当天晚上7点多 , 他开始头痛、乏力 , 以为是工作劳累、没吃晚饭导致的 , 于是花了十几分钟吃了口饭又返回工作岗位 , 一直干到凌晨一点才上床休息 , 沉沉睡去 。 半小时后 , 他竟被热醒 , 发烧了!一下子 , 他反应过来 , 应该是之前为重症患者做颈静脉导管植入时感染上了新冠病毒 。 那一晚 , 他反反复复地烧 , 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 , 万一自己病重、万一自己留下后遗症 , 怎么办?早上6点多 , 经受身体与心理双重压力的李子豪干脆不想了 , 来到病区给病人抽血 , 继续工作 。
此后10多天 , 整个病房50多名医护人员陆续感染、纷纷倒下 , 24小时排班出现极大困难 , 原本是5天一个班、一个班4个人 , 硬生生排成3天一个班、一个班两个人 。 李子豪、朱寿亮、张国滨、陈园园等7名研究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 他们中有人专门从非阳病区转来支援 , 有人怕浪费防护服托人购买纸尿裤……急诊ICU病区副主任丁振兴欣慰地说:“幸亏我们学生没一个烧到38.5℃ , 保障了科室的顺利运转!”
7个人没有一个发高烧 , 真是幸运啊!当采访人员追问详情时 , 这些学生们趁丁振兴不在 , 悄悄地说了实话:“我烧了4天 , 第二天测是38.7℃ 。 ”“我烧了两天 , 最高39.4℃ 。 ”“感染新冠病毒 , 有几个不发高烧的 , 只不过大家怕导师担心不告诉他罢了 。 ”
问及原因 , 李子豪说:“丁主任也‘阳’了 , 20多天没请过一天假 , 我们年轻人 , 又不是到了撑不下去的地步 , 哪好意思说什么 。 ”后来采访人员又问丁振兴为什么这么拼?他说:“应接尽接 , 应收尽收 。 我们科室住院总医师朱甜甜天天跑会诊 , 因为病毒载量大、没得到休养 , 反反复复地烧了20多天 , 最高40.5℃ , 她都这么拼了 , 我这症状轻的哪好意思说休息 。 ”
采访最后 , 采访人员问学生们新年怎么过?有个学生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附和——“若是春暖花开、疫情消散 , 自然是希望一家团圆;若是患者需要 , 我们一直都在 。 ”尽管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被口罩掩去了一半 , 但眉眼弯弯 , 皆是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