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返乡当起“咖啡师”

本文转自:海南特区报
海口东山镇光明村
年轻人返乡当起“咖啡师”
“咖啡+非遗”走出乡村振兴新模式 , 这就是向往的生活!
年轻人返乡当起“咖啡师”
文章图片
咖啡制作中 。
本报讯新春伊始 , 采访人员来到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光明村委会山头仔村 , 不少游客坐在“田园咖啡”驿站的廊亭里 , 边品尝咖啡边欣赏田园风光 , 享受惬意时光 。 采访人员苏钟文/图
“我之前在海口的咖啡店打工 , 得知我们村里也开起了咖啡店 , 就想着回来跟大家一块干 , 离家近 , 干啥都方便 。 ”1月7日 , 在山头仔村的“田园咖啡”生态驿站里 , “90后”咖啡师小邓和采访人员拉起了家常 。
“能在家门口让村民和游客品尝到我制作的咖啡 , 真的很开心 。 ”小邓介绍 , 开这家咖啡驿站 , 是返乡创业的邓论麒在2020年初发起的 , 村里458人集体出资成立 , “现在不少村民都成了咖啡师 , 都能十分熟练地冲调制作出一杯杯醇香的咖啡 。 ”
2019年 , 经过整治的乡村环境焕然一新 , 邓论麒有了回乡创业发展的想法 。 他提出共同出资发展休闲产业 , 得到了山头仔村村民们的响应 , “田园咖啡”生态驿站应运而生 , 还吸引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当起“咖啡师” , 大家一起撑起了这家生态驿站 。
“2019年底开始带着大家一起学习煮咖啡 , 现在店里不少‘咖啡师’都是村民 。 ”邓论麒说 , 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经营 , 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 做强咖啡产业 , 增加集体收入 。
如今 , 醇香浓厚的咖啡在光明村飘香 , 标志着咖啡融入乡村产业发展 , 也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 。 近年来 , 东山镇光明村在秀英区政府的支持下 ,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 在推动“田园咖啡”生态驿站发展的同时 , 光明村积极推动生态观光科普采摘园发展 ,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 有着特色产业的带动 , 光明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 村民生活不断改善 。
与此同时 , 邓论麒还带头成立了海口山头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动对接帮扶干部 , 定计划、找方向、筹资金 , 牵头成立了“东黎和丰草编工坊” , 邀请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草编”传承人为村民定期讲授草编 , 既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 , 也为村民提供了技能培训平台 , 不断壮大产业 , 聚力推动乡村振兴 。
据介绍 , 草编在海口东山镇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 海南岛草类资源丰富 , 尤其是东山的三棱草、三方草等 , 都是适合做草编制品的原料 。 邓论麒说 , 他希望通过培训让村民学习草编技艺 , 因地制宜发展草编产业 , 利用草编织就乡村振兴路 。
“现在不仅是年轻人返乡创业 , 一些退休人员也参与了进来 , 用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带动乡村旅游产业 , 大家齐心协力谋发展 。 ”东山镇光明村村干部介绍 , 如今的光明村 , 不仅把“咖啡+非遗”等旅游休闲项目发展得有声有色 , 还大力扶持蔬菜种植大户 , 发展蔬菜种植业 , 扩展村民致富路 。
年轻人返乡当起“咖啡师”】下一步 , 光明村将在做好“乡村振兴+‘咖啡+非遗’”复合旅游模式的同时 , 还将建设农家乐 , 发展田园民宿 , 引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旅游 , 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