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至今没“中招”!还没阳的他们做了什么?专家分析未阳原因

感染高峰已过 , 我们身边还没有阳过的已经成了少数派 。 30岁的杭州人林女士 , 一家五口至今还没有“中招” 。
一家五口都没有打疫苗
至今没有“中招”
我们一家五口(注:爸爸妈妈加三口之家)被亲戚们戏称为“阴险小人”(至今阴着在危险边缘小心翼翼的人) 。 我们可能算是比较特殊的 , 一家人都没有打疫苗 , 也没有赶上囤药 , 好在至今没有“中招” 。
能阴到现在 , 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
首先是尽量少出门 , 尤其是人多的地方尽量不去 。 放开以后 , 过上了单位家两点一线的生活 , 疫情高峰期间 , 恰好可以居家办公 , 差不多十天都没有出门一步 。
我们家住在郊区 , 人比较少 , 偶尔出门一趟也还算安全 。 最“高危”的应该就是买菜了 。 我们去一次菜场尽量囤够一周的 , 负责采购的老妈“全副武装”——除了N95口罩 , 还有宽檐帽、眼镜、冲锋衣 。 而且一到家就把装菜的袋子全部换掉 , 第一时间热水洗手 , 全套衣服换成家居服 。
这段时间收快递和扔垃圾的活则由老爸全权负责 , 所有的快递箱不进家门 , 拆之前喷一遍酒精 , 打开后内包装也都要擦干净再拿回家 。 扔垃圾的时候也要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
实在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 老爸也会从头到脚包裹好——口罩、冲锋外套、手套 , 在回家之前用酒精从头到脚喷一遍 , 所有外出时穿的衣服一到家就换下洗掉 。
除了出门时防护 , 家里开着暖气和加湿器 , 这样可以避免着凉和呼吸道感染;每天定时通风 , 保持空气清新;饮食方面也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 毕竟免疫力是我们抵抗病毒的重要“武器” 。
出门三层口罩、护目镜加手套
进门消毒
对于未阳这件事 , 42岁杭州人马女士应该已是4强选手了 , 正在挺进决赛圈 。
我公司离家不远 , 每天的通勤工具是电瓶车 。 办公室是个大开间 , 各个工位没有很高的隔板 , 坐直能互相看到头顶 。 最多时办公室会有十几人 。
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优化调整的最初 , 我只是戴一层口罩 , 每天上班前我会用酒精喷洒工位 。 但在去年12月中旬 , 一次10人混管阳性后 , 我开始感到了不安 。 想到“危险”无处不在 , 那天开始我便加强了防护 。
1.出门就戴三层口罩 。 为什么是三层?因为当时N95口罩不好买且贵 , 家里的库存量又不多 , 所以要省着点用 。 我个人有鼻炎史 , 经常会打喷嚏 , 所以在N95里面加了一个防尘口罩 , 以便随时替换 。 N95外再加一个普通医用口罩 , 方便日抛 。
2.从孩子科学实验箱取出护目镜和一次性橡胶手套用于外出和上班 。
3.为了方便消毒 , 外套由羽绒衣改成了冲锋衣 。 下班后 , 我先戴着手套洗一次手 , 再用公司为员工准备的消毒液喷洒消毒 。
4.到家后 , 先不急着进门 。 在门外脱去冲锋衣 , 丢掉外层口罩和手套 , 再用次氯酸对着外套、护目镜和手进行消毒 。 冲锋衣我就挂在大门外 , 不再拿进屋 , 准备天气转热直接丢弃 。
5.进门后直冲浴室 , 用温盐水漱口、清洗鼻腔 , 再洗头洗澡 。
6.买菜基本不去菜场 , 改为某团线上下单 , 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团长处自取 。 所有买回来的菜和拿回来的快递也是在门外用次氯酸消毒 , 再等半天以上拿进屋 。
一家五口至今没“中招”!还没阳的他们做了什么?专家分析未阳原因
文章图片
7.在感染高峰期 , 我也带孩子去过西湖边 。 当时出行的人少 , 我也给她做足了防护 , 手套、N95口罩、装饰用的平光镜 。 年前还买了一件 , 可以把脸都“藏”在里头而只露出眼睛的外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