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在患者体内“消失”了


高价|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在患者体内“消失”了
文章插图
收费记录显示,彭先生术中使用了6个微血管吻合装置,共计100800元,然而X光片却表明,这6个“不可降解、吸收”的进口器材,一个都不存在于他体内。
▼全文1845字 阅读约4分钟

高价|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在患者体内“消失”了
文章插图
彭先生后期拍摄的X光片显示,未见一个微血管吻合装置。新京报采访人员 程亚龙 摄
1月5日,郑州中牟县患者彭先生向新京报采访人员反映称,2017年11月,他不慎切伤左手,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手术,收费记录显示,术中使用了6个微血管吻合装置,共计100800元,然而X光片却表明,这6个“不可降解、吸收”的进口器材,一个都不存在于他体内。
日前,新京报报道了“郑大一附院9名患者付高价器材费却未被使用”一事,患者主治医师解释称,因术中使用后发现血管未通畅,裁除器材后手工吻合血管。报道次日,郑大一附院回应表示,对涉事医师停职调查。但截至目前,该院未通报调查结果。
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消失”
1月5日,在中牟县中医院门外,26岁的彭先生摘下常年佩戴在左手的黑色手套,将自己拇指、食指、中指指端残缺的手掌展露给新京报采访人员。
2017年11月18日,彭先生意外切伤左手,经县医院简单处理后送入郑大一附院手术。住院记录显示,彭先生左手拇指、食指、中指、环指离断伤。次日,彭先生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术”。

高价|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在患者体内“消失”了
文章插图
相关手术记录。新京报采访人员程亚龙 摄
彭先生称,手术当日他使用的材料费共计143000元,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微血管吻合装置,共计使用6个,收费100800元。手术后,他在郑大一附院本院拍摄X光片时发现,这些昂贵的进口器材,并不存在于他体内。

高价|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在患者体内“消失”了
文章插图
相关手术明细清单。新京报采访人员程亚龙 摄
日前,新京报刊发《郑大一附院9患者付高价器材费却未被使用,医生:术中不适用裁除》一文后,彭先生发现,自己当时的主治医师,正是报道中的涉事医生——该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福建。
1月5日,彭先生再次到中牟县中医院拍摄X光片,显示其体内未见微血管吻合装置。此前,多名医疗行业从业者及微血管吻合装置的厂家工作人员称,该器材“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不锈钢针组成,不可降解、吸收,使用后X光片中会有显示”。

高价|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在患者体内“消失”了
文章插图
高价|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在患者体内“消失”了】微血管吻合装置。来源:代理商官网
彭先生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2018年,他曾因手术失败起诉郑大一附院,要求赔偿医疗费,并退还未使用的微血管吻合装置费用。但因当时未能调取到该器材的合格证等资料,司法鉴定机构未能就是否使用作出判断,最终法院未予支持。
手术记录未体现器材,司法鉴定:存在缺陷
彭先生向新京报采访人员提供的一份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于2018年7月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对于微血管吻合装置等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包括部位、数量、型号等,医方应在术中有所体现,但在彭先生的手术中,医方手术记录中无相关记载,存在缺陷。

高价|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在患者体内“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