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收费10余万元的高价医疗器材,在患者体内“消失”了( 二 )


文章插图
相关司法鉴定意见书(部分)。新京报采访人员程亚龙 摄
新京报采访人员梳理发现,此前报道中的9位患者,仅一人的手术记录中载明“显微镜下利用血管吻合器装置行血管吻合”,另外8人的手术记录中,均未提及吻合血管使用了该器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于2010年印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指出,手术记录是指手术者书写的反映手术一般情况、手术经过、术中发现及处理等情况的特殊记录,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
一位不便具名的广州某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医师认为,虽然《规范》中未明确提到要在手术记录中明确记录使用的器材,但微血管吻合装置,毕竟是植入患者体内的高值耗材,根据临床经验,他认为应该在手术记录中明确。
该医师表示,采访人员所接到的投诉患者手术时间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跨度长达三年,“如果前期称‘为患者使用了吻合装置血管未通后裁除掉’还说得过去的话,那么患者一次次地血管不通畅,为何还继续使用该产品呢?让人不能理解。”
彭先生也质疑称,他被切断的四根手指,在手术中是依次吻合的,手术时间长达12小时。“为何用了一次吻合装置血管未通,还继续使用?连续使用6个吻合装置,血管都不通畅吗?”目前,他已咨询律师,考虑继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该问题。
1月6日,郑大一附院宣传处工作人员称,目前对医师王福建的调查仍在进行中,调查结束后给予回复。
新京报采访人员 | 程亚龙
编辑 | 李彬彬
校对 | 吴兴发
······往期重案回顾······
【孝义黑煤窑盗采追踪:一个镇曾有四五十个黑煤窑,个别关停不到位】
【西安部分区县向居民发放免费蔬菜,志愿者接力运送“最后一公里”】
【2021,西安考研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