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虾北养”可行, “北虾南运”可期( 二 )


2021年 , 项目团队取得重大突破 , 小龙虾下塘成活率达70%以上 , 成功培育优质大规格苗种10万尾 。 由此 , 成功将小龙虾引入寒地 , 填补了寒地主养虾类品种的空白 。 “我省淡水资源比较丰富 , 淡水养殖面积位居全国第5位;同时又是水稻种植大省 , 发展稻虾共作养殖的资源优势明显 。 ”董宏伟表示 。
池塘精养+虾稻合作:
养殖户称“不够卖”
2022年5月 , 满载着20万尾寒地小龙虾虾苗的运输车 , 启程!
出发地是哈尔滨市江北 , 目的地是七台河勃利县 。 两者运输距离400多公里 。 小龙虾的运输成活率 , 居然高达95%以上 。
勃利县黑鱼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宪昌看到被投放到水里的活蹦乱跳的虾苗时欣喜若狂:“真都活着啊 , 好!好!”
黄宪昌养虾已有三四年的经验了 。 最初 , 他从南方进虾苗 , 结果大部分都死了 。 去年 , 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 与合作社的农户们 , 将市农科院培育的虾苗4万尾 , 投放到稻田中 , 结果亩效益达2700元 。 池塘养殖和稻虾养殖并行 , 共有100亩地 , 养殖了两个半月 , 便出池了 。 “全部被当地的饭店收走了 , 可惜太少了 。 ”他语气里满是遗憾:“我们要扩大育苗规模 , 合作社外的一些农户 , 也要跟我们一起养殖小龙虾……”
2022年6月 , 盛夏来临 。 通河县盛达水稻合作社理事长李久明 , 终于满怀期待地迎来了10万尾小龙虾虾苗 。
“这两年与市农科院合作 , 进行稻田养殖小龙虾 , 去年养殖了几千尾 , 尝到了甜头 , 今年就多养些……”李久明告诉采访人员 , 他的养殖方式是粗养 , 亩收益超千元 。
“一水两用、一亩双收” 。 市农科院今年通过进一步优化技术 , 共培育苗种100万尾 , 供应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双鸭山、齐齐哈尔以及哈尔滨周边区县 。
南北错市:
未来打造“北虾南运”产业链
据统计 , 2019年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4110亿元 , 同比增长19.28%;产业模式也从最初的“捕捞+餐饮” , 逐渐发展成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
目前从哈尔滨市消费市场上看 , 小龙虾夏季日消费量在10吨左右 , 且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 因此 , 我省寒地小龙虾产业市场潜能巨大 。
“根据寒地气候特点和水稻种植季节 , 我省寒地小龙虾养殖模式 , 与南方小龙虾错峰上市 , 更具价格优势 。 ”董宏伟表示 , 能够填补南方商品虾的空档期 , 力争未来在满足我省消费需求的同时 , 将“南虾北养”发展成“北虾南运”产业链 。
为此 , 哈尔滨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了寒地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投资签约会 。 会上签署了5项寒地虾产业链研发、投资及合作协议 。 其中 , 台湾企业投资代表与哈尔滨市科技局、哈尔滨新区签约 , 在哈尔滨新区注册成立黑龙江省寒地虾产业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项目投资额5000万元 。
“南虾北养”可行, “北虾南运”可期】哈尔滨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后计划试验开发新的保种方式 , 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并通过招商引资 , 建设苗种规模化培育基地 , 推动产业化发展 。 目前 , 已协商洽谈在通河、双城、松北以及佳木斯 , 建立苗种规模化培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