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男子遭遇“沉默性缺氧”,医生“三管齐下”将他救回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8日讯(采访人员武叶通讯员张全录)“沉默性缺氧”并非老年人“专利” , 中青年也有可能与其狭路相逢 。 46岁的彭先生感染新冠病毒后 , 一度因呼吸衰竭徘徊在生死边缘 , 好在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转危为安 , 预计将于1月9日出院 。
彭先生家住百步亭 。 去年12月20日 , 他发起高烧 , 自测抗原阳性 , 证实感染了新冠病毒 。 正当壮年的彭先生本以为可以轻松过关 , 没想到3天过去仍高烧不退 , 做CT显示双肺病毒性肺炎 , 需要住院治疗 。
去年12月26日 , 彭先生高烧转为低烧 , 精神状态却越来越差 , 血氧饱和度骤降到79% , 出现重度呼吸衰竭和低氧血症 , 被紧急转院至武汉市肺科医院 。
面对生死一线的病人 , 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展开救治 。 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二病区主治医师陈国玺介绍 , 尽管彭先生发病已接近一周 , 但医生在入院评估时发现 , 他的病毒载量仍处于高位 , 提示病情还在进展 , 当机立断给他用上了抗病毒药物 。
壮年男子遭遇“沉默性缺氧”,医生“三管齐下”将他救回
文章图片
陈国玺医生指导彭先生做俯卧位通气 。
针对彭先生呼吸窘迫的问题 , 医护人员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 , 发现他氧饱和度依然上不去 , 随即帮助他做俯卧位通气 。 这一招效果立竿见影 , 患者氧饱和度迅速回升到96% , 人感觉轻松了不少 , 更加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
此外 , 临床约20%的重症患者会出现炎症反应加重的信号 , 有可能导致极度危险的炎症风暴 , 这时就需要在科学评估适应症的前提下 ,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彭先生就属于这种情况 , 在合理使用激素治疗后 , 肺部病灶快速吸收 。
从彭先生入院开始 , 妻子徐女士一直通过录制短视频 , 记录着丈夫治疗的点点滴滴:
2022年12月25日:“难熬的晚上 , 不敢闭眼睡觉 。 在吸氧的情况下 , 血氧饱和度也只有83% , 整个人越来越虚弱……”
壮年男子遭遇“沉默性缺氧”,医生“三管齐下”将他救回】2022年12月31日:“入院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 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 加油!我们争取回家过团圆年!”
2023年1月5日:“(彭先生的情况)越来越好 , 人救回来啦!此刻内心的感激无法用言语表达 , 感谢医护人员给予我们信心与力量!”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 预计1月9日便可出院 。 ”陈国玺介绍 , “沉默性缺氧”虽然更多见于老年人 , 但也并非老年人“专利” 。 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明显征兆 , 很容易被忽视 , 以致耽误最佳救治时机 。 他提醒 , 患者居家治疗过程中 , 一旦出现呼吸加快、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就要引起警惕 ,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自备一个家用血氧仪 , 发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3% , 就得尽快就医 。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