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好南美白对虾育种翻身仗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全力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广东打好南美白对虾育种翻身仗
南美白对虾是全球养殖量最大的单一水产品种 , 我国2021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量达165万吨 , 在全国虾类养殖品种中 , 南美白对虾产量占90%以上 。 为探讨南美白对虾种业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 近日 , 以“科技创新 , 以种为先”为主题 , 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 , 广东水产学会、广东水产种业创新联盟主办的南美白对虾种业绿色发展论坛暨第八届现代渔业论坛以“线下+线上”方式在广东省湛江市举行 , 多方携手 , 共同搭建政产学研高端对话平台 , 促进各方交流互动、合作与提升 。
广东打好南美白对虾育种翻身仗
文章图片
“南美白对虾产业是广东渔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 在我国南美白对虾引种、育种、种苗繁育及养殖产业的发展中 , 广东处于主导地位 。 ”广东水产学会理事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林蠡表示 , 推进南美白对虾种业绿色发展 , 对促进广东乃至全国南美白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广东打好南美白对虾育种翻身仗】对虾转变要求种业先行
一直以来 , 国内南美白对虾育种品种虽多 , 但并没有形成市场优势 , 需要从国外进口种虾 , 而国外的品种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 市场占比变化大 。 基于这样的情况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表示:“对虾转变要求种业先行 。 ”
国内虽然拥有丰富的白对虾种质资源 , 但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 “现在国内南美白对虾有12个新品种 , 但在种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着几个难点问题 。 一是主要经济性状的大规模测试和评定 , 虽然不缺种源、不缺技术、不缺资金 , 但缺少准确稳定的大规模现场性状测定;二是无特定病原(SPF)育种和繁育系统 。 ”包振民认为 , 不建成可靠的SPF系统 , 亲本种质就无法维持 , 育种就难以持续 。
包振民表示 , 打好南美白对虾育种翻身仗的有效途径是联合育种 , 而联合育种的核心则是联合育种价值评价 , 即对重要的经济性状多点、多地区、多环境下 , 联合测定、联合评估 , 建立共享育种表型数据库和基因组信息数据库 。 “总的来说 , 国内对虾育种存在不少难点 , 但智慧育种已现端倪 。 未来 , 育种大有可为 。 ”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建勇表示 , 好苗从选育开始 , 从不同品种对虾各期幼体大小比较发现 , 南美白对虾苗对环境要求比较高 , 稳定的环境是保障南美白对虾养殖效果的必要条件;同样 , 南美白对虾亲本培育对光照、温度、盐度、饵料、水质等环境较敏感 , 稳定环境是保持其成熟率、交配率、回卵率等繁殖性状的基础 。
在对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不同对虾品种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比较中发现 , 南美白对虾对环境的激烈变化更敏感 。 刘建勇认为 , 养殖和繁育南美白对虾 , 除了维持稳定的养殖环境外 , 选育环境抗逆性强的品种或品系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种质改良尚存提升空间
2021年全球对虾养殖产量超过650万吨 , 其中我国养殖产量约165万吨 , 约占1/4 。 从数据上看 , 南美白对虾已经成为第一大对虾养殖品种 , 也是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第一品种 , 超过了草鱼的590多万吨 。 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认为 , 不管是养殖还是消费 , 南美白对虾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未来10年内全球的产量将会突破1000万吨 , 全球对南美白对虾的聚焦和关注势必更甚以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