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满月|“重症大考”来了,重庆定点医院如何应对( 二 )


在位于重庆的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澎湃新闻2023年1月9日获悉 , 该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12月26日至今共收治患者67人 , 多为大龄危重症患者 , 新冠感染伴有高血压、心脑血管、器官功能障碍等多种基础疾病 , 其中使用有创呼吸机62人次 , ECMO(俗称人工肺)支持6人次(包括紧急院外ECMO上机2人次) , 甚至一度出现同时运转25台有创呼吸机、3台ECMO、8台CRRT(俗称人工肾)、24人俯卧位通气的情况 , 救治难度极大 。
“新十条”满月|“重症大考”来了,重庆定点医院如何应对
文章图片
西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 。 通讯员黄琪奥图
重庆各区县也在提升应对重症危重症的能力 。 据万州区卫健委工作人员介绍 , 为提升该区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 , 该区二级以上医院配置可用ICU床位412张、可转换ICU床位117张 , 超标准完成137张 。
人手紧张 , 各科室支援
为给重症床位扩容 , 三峡医院几乎调了全院资源 。
三峡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刘勇介绍 , 该院将总院、分院区所有床位进行统筹安排 , 并对重症床位扩容 , 除了原来的综合ICU、专科ICU , 其它的科室也增设重症床位 , 以满足重症患者的救治 。 同时 , 加大重症设备的购置和投入 , 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ECMO等设备 。
“新十条”满月|“重症大考”来了,重庆定点医院如何应对
文章图片
西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 。 通讯员黄琪奥图
截至2022年12月31日 , 三峡医院共设置重症监护床位290张 , 配备重症医师290名、重症护士750名 。 在院患者3249名 , 危重患者226名 , 重症患者329名 , 全院配置呼吸机215台 。
除了床位和设备 , 医护人员紧缺是重症科室面临的另一个主要困难 。 崔勇说 , 一个ICU床位平均需要一名医生和两三名护士 ,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往往很难达到这一指标 。
崔勇自己感染新冠后 , 只休息了一天就返岗上班 。 该科室因病请假时间最长的 , 也只有5天 。 “我一天到晚都在接电话 , 半夜也是 。 睡眠肯定是不够的 , 只有化整为零 , 逮到间隙就眯一会儿 。 ”崔勇说 。
三峡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名护士告诉澎湃新闻 , 她感染后身体很容易疲倦 , 加上工作量又大 , 每次下班回家后只想吃饭、喝水、睡觉 。 “现在身体负荷比以前大得多 。 ”
据万州区卫健委工作人员介绍 , 为解决医护紧张问题 , 该区培训重症医生511名、重症护士1259名 , 混合编组、以熟带新 , 现阶段重症医生由175人增至686人 , 重症护士由442人增至1701人 。 该区还组织了10955名医务人员视频培训 , 提升“关口前移”防重症能力 。
为应对重症 , 西南医院也在第一时间为患者配备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注工作站等紧缺的仪器设备 , 及时识别重症患者 , 紧急扩充病区、增设床位 , 其中 , 呼吸ICU床位增设三倍有余 。
西南医院工作人员介绍 , 该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整体工作量增加到了平时的3倍以上 , 1名护士甚至需要同时管理1-2台ECMO、1-3台CRRT、4台呼吸机、4例俯卧位治疗的患者 。 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昌林、护士长曹英均带病在一线主持工作 。 这段时间 , 自愿加班成为了该科室的常态 , 下班后 , 医护们主动留在科室 , 补病程、补救治记录 , 一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 。
2022年12月29日下午 , 西南医院眼科护士长王晓蕾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消息:“鉴于我院收治了大量的危重症患者 , 现人力资源特别紧张 , 请各位大家评估自身健康情况后 , 积极报名支援工作 。 ”号召一出 , 该科室护士踊跃报名 , 奔赴一线科室 。 王晓蕾还给支援的同事录制了视频 , 详细介绍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