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新冠病毒改名背后,防护依旧要注意

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经国务院批准 , 自2023年1月8日起 , 解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 实施“乙类乙管” 。
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新冠病毒改名背后,防护依旧要注意
文章图片
虽说监管力度降低了 , 但是病毒的传播性依旧不容小觑 , 早前 , 在12月25日 , 浙江通报日新增阳性人员已经突破了100万 。
发言人说 , 他们有组织专家对感染情况进行预测 , 但每次预测的结果都会提前到达 , 所以高峰达到的时间也会提前 , 预计在元旦前后 。
而高峰来临之后 , 预计每天可以达到200万的新增 。
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新冠病毒改名背后,防护依旧要注意
文章图片
有不少人甚至表示 , 自己明明在家没有出门 , 却还是中招了 , 调侃现在的病毒无孔不入 。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 , 之前还未放开时 , 我们一度认为将时空交错的人一起进行管控是小题大做 。 而现在事实证明 , 病毒的传播能力确实恐怖 , 也逼得人不得不防 。
最近 , 大家的快递是不是经常出现投递异常 , 点的外卖也经常因为没有骑手接单而不得不取消 , 不少公司也因为阳性太多而停摆 , 社会上则出现了「药物哄抢」、「谣言满天飞」的情况 。
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新冠病毒改名背后,防护依旧要注意
文章图片
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新冠病毒改名背后,防护依旧要注意】这个时候 , 一定要提醒一下大家 , 不信谣 , 不传谣 , 困难总会过去 , 只要跟党走 , 必能共克时艰 。
其实早在上半年上海因为疫情静默的时候 , 就有不少朋友觉得现在的病毒毒性已经减弱 , 大可不必再执行这么严格的防疫措施 , 可以学着西方国家进一步放开了 。
甚至有不少朋友在聊天时 , 言辞激烈 , 只是没有想到放开还不到一个月 , 病毒已经波及家人 。
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新冠病毒改名背后,防护依旧要注意
文章图片
可见 , 虽然管控力度下降了 , 病毒的毒性也远不及原始毒株 , 但是病毒人体 , 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的危害依旧不小 , 「乙类乙管」也绝不是放任不管 。
现下 , 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 , 虽然传播性强 , 感染人数众多 , 但是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 , 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显示 , 病毒毒性较过去已经越来越弱 , 潜伏期更短 , 感染位置也更趋向于上呼吸道 。
同时 , 我国疫苗接种得到普及 , 人群免疫水平水涨船高 , 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 , 疫苗接种涵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和90%以上 。
所以 , 尽管病毒传得快 , 但是我们应对病毒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 在经历了三年惊恐、不安以后 , 我们也将迎来更精准、更科学、更有效地疫情防控措施 , 可以说「乙类乙管」是实现疫情防控、资源平衡和社会发展多目标平衡的最优解法 。
抗疫要精准 , 感染以后的病毒防治更是如此 。
早在2022年1月 , 查尔斯·布伦纳就曾在Nature发布了《作为NAD+战场的病毒感染》一文 。 研究指出 , 新冠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代谢异常 , 其中包括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谷胱甘肽代谢的不足 。
冠状病毒感染会消耗细胞NAD水平 , 并且在药理学上或用NAD前体提高NAD会增加抗病毒PARP同工酶的酶活性并抑制体外冠状病毒复制 。 当NAD被PARP活动搅动时 , 细胞难以维持NADH , NADP或NADPH的水平 , 因此数据表明病毒感染通常会损害宿主的代谢功能 。
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新冠病毒改名背后,防护依旧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