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病人术后严重寒战,情况相当尴尬……( 二 )


②所有的全麻药物均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使得冷反应阈值显著降低 。 平时只要体温波动超过0.2℃ , 咱们的下丘脑调节中枢就会感受体温的变化 , 而在全麻期间下丘脑感受的阈值变化从0.2℃增加到2~4℃;
到了麻醉苏醒期全麻药物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消失 , 但机体低体温的状态依然存在 , 所以这时候患者就会发生寒战 。



还有一点 , 大家有没有发现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极高!而且多数患者并不觉得自己冷 。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与阻滞区域血管扩张 , 机体热量从中心向外周分布有关 , 对于患者而言 , 由于温热的感知主要取决于皮肤温度而非中心温度 , 因此患者虽然会感觉到温暖感 , 但实际已处于低体温状态(中心体温下降) 。



现代麻醉学第4版

虽然阻滞区域的寒战反应消失 , 但非阻滞区域的血管收缩和寒战反应还存在 ,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功能正常 , 所以 , 跟全麻相比 , 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更高 。

3

术后寒战的危害

像上面提到的那个病人一样 , 术后寒战(低体温)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 , 这可能是由于低体温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 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增加 , 使高危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



我们平时不是也经常说嘛 , 术后寒战增加氧耗 , 从动脉血气的乳酸值快速升高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 。
此外 , 术后低体温还会显著增加失血量和围术期切开感染率 , 导致麻醉苏醒延迟 , 延长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等 。

4

低体温的预防

这个没什么太多好说的 , 主要就是两个方面:减少体温丢失和主动加温 。
手术室温度是体热丢失的关键性决定因素 , 因为其决定体热通过皮肤及手术部位辐射、对流、传导及蒸发的速度 。
患者入室前室温控制在22-24℃ , 实施麻醉和消毒皮肤时控制在25-28℃ 。 反正我们穿的少 , 热的是外科医生!
当然 , 主动加温比被动的减少体温丢失更容易维持正常体温 , 毕竟太热了外科医生也做不好手术!但是 , 很多医院条件还很受限制 , 没有相应的设备 。

5

术后寒战的药物治疗

术后药物治疗其实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对症处理措施 , 主要就是通过药物降低下丘脑的寒战阈值 , 而患者的低体温实际还是存在的 。
最常用的药物是杜冷丁(哌替啶) , 非常好使!可显著降低寒战的阈值 , 通常情况下只需要20-30mg , 就能很好的治疗寒战 。

万能的右美也是治疗术后寒战常用的药物 , 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 降低寒战发生的阈值 , 并在脊髓水平抑制体温传入信息的输送 , 从而抑制寒战的发生 。
5-HT3受体阻滞剂 , 就是我们常用的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 。 虽然 , 研究的结果表明其也具有良好的治疗寒战效果 , 但是 , 我几乎每个病人术后都给昂丹司琼啊 , 但是还是寒战 。
曲马多同样可降低寒战阈值 , 通常1mg/kg体重的曲马多就可有效抑制寒战 , 起效迅速并且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 但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