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中医,吃东西不光吃的是物质,食物本身有神、气、质的区别!

text":"1.吃东西不光吃的是物质 , 还有生、长、收、藏的能量 。
中医讲“食饮有节” , 吃东西要顺应天时 , 吃应季的食物 。 甚至 , 随着24节气的变化吃东西 。 《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 , 说的就是我们如何随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去调整举止、思路、行为 。
比如春天 , 应吃嫩芽绿叶 , 少吃肉 。 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 , 《黄帝内经·素问》曰过 , “生而勿杀 , 予而勿夺 , 赏而勿罚 , 此春气之道 , 逆者伤肝” 。 所以少吃肉 , 也尽量减少对环境、对他人、对其他生物的伤害行为 。
夏天大热大汗 , 容易流失盐分 , 饮食就可以偏咸一点 , 补充盐分 。 夏天也适合吃点肉 , 血肉有情之品 , 因为夏天别看天气炎热 , 但人体所有的热气都蒸腾在体表 , 体内胃肠容易寒凉 , 就如同盛夏里地表再热 , 但地下室里是寒凉的 , 这是同样的道理 。 所以夏天一定要吃温性的东西 , “夏天最愚蠢的事儿是就是吃冰棍!”
秋天易燥 , 要吃水果 , 当季下来什么吃什么 , 能滋阴润燥 。
冬天吃植物的果实 , 坚果就是极好的 。 还有 , 地里能刨出什么吃什么 , 土豆、红薯、萝卜 , 都是好东西 。 还有菜干 , 茄子干就特别香 。 冬天一定不要吃反季节的绿叶菜 , 冬天是闭藏的时候 , 多吃地里藏着的东西才搭 。 属于春天之气的绿叶菜会给身体一个错误的信号 , 给它生发之气 , 跟闭藏之气是相冲的 , 最终会搞得身体信息比较混乱 。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环境不同 , 作物生长和人的体质相应的有不同 , 因此各地均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食习惯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天造地化 , 我们的主要食物 , 应该是方圆百里出产的东西 。 这属于“常食” , 偶尔尝个鲜吃点其他的也OK , 但不能多吃 , 多了易出偏 , 水土不服 。
水土不服对古代人来说是大事 , 三国时代曹操攻打东吴 , 赤壁之战士兵大多不是死于刀剑炮火之下而是由于瘟疫(也就是疟疾和水土不服) 。 人到了外地 , 尤其是北方人到了南方 , 如果不适应那里的湿浊 , 就容易上吐下泻 , 大伤元气 。
现代人的水土不服往往是根本不用去外地 , 北京人流行的“吃遍驻京办” , 就是给自己制造水土不服呢 。 “如果你身体还健康的话 , 这么吃 , 吃完以后会不舒服 。 你如果身体不健康 , 吃完之后会没反应 , 但病做下了 。 ”没有不舒服 , 有时候还不一定是好事情 。
3.固定模式的“常食” , 消耗自身的元气少 !
越吃新奇特的东西 , 对元气消耗越大 。 越吃常食消耗越小 。 所以 , 家常饭其实最好 , 方圆百里的食物最好 , 对我们的元气消耗最小 。 比如我们生活在内陆的人 , 就要少吃海鲜 , 吃点天上飞的 , 地上跑的 。 吃鱼也主要吃淡水鱼 。 因为我们不靠海 。
中医还会以食物出产的季节来判断食物的阴阳寒热 , 例如 , 从现代科学来讲 , 冬笋和春笋区别不大 , 都是笋么 , 能有多大差别 。 中医看来 , 冬笋产于冬天 , 有闭藏之气 , 能够滋肾阴的 , 冬笋烧猪肉是最佳拍档 。 春笋产于春天 , 有生发之气 , 是入肝的 , 有人对春笋会过敏 , 就是春笋的生发之气把他内在的阴寒湿浊之气透出来了 。
像蘑菇、苔藓这样的植物 , 根据它们的生长环境 , 就可以判断出它们的属性是阴寒、湿气 , 所以能够滋阴 , 适合有虚火、口干鼻干的人 。 也适合配合热性食材来用 , 比如小鸡炖蘑菇 , 用蘑菇的寒性平衡小鸡的热性 , 就成为一道平和的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