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前移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防重症

关口前移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防重症
文章图片
1月3日 , 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在发热及11类症状诊疗区中医诊室外 , 一位老年患者在等待就诊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曲俊燕/摄
1月8日起 , 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 对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了“两个准备”和“一个强化” , 即 , 药品和医疗资源的准备 , 对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模式的强化 。
1月3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 , 其中要求充分发挥中药治疗作用 , 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 加快“三药三方”等中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配备和使用 。 要求抓住“早”“快”的原则 , 让中药在新冠病毒感染初期尽早介入治疗 , 及时遏制轻症病人向重型、危重型发展 。 同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 , 对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以及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的独特优势进行了重点介绍 。
采访人员从发布会获悉 , 在医疗资源的准备方面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扩充了中医救治的医疗资源 , 加强了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的建设 。 目前 , 全国二级以上中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 , 扩容了ICU床位 。 开展医疗救治培训 , 加强了重症救治的力量 , 各中医医院还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 , 缓解接诊压力 。 统筹使用设施设备和调配医护人员 , 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能 。
此外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强化了重症救治的中西医结合机制 , 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模式 , 各地救治专家组也进一步充实中医专家的力量 , 进行重症、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巡诊指导 。 同时 , 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医疗救治中的作用 。
当前 , 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 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 , 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
缩短病毒清除时间 , 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有独特优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在发布会上介绍 , 经过3年的疫情防控 ,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 , 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能够发挥独特优势 。
黄璐琦说 , 对于轻型、普通型患者 , 开展以中医药为主导的治疗 , 可以缩短病毒清除时间 ,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于有可能转重的患者 , 及早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 , 可以降低转重率;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 可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 , 以便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 , 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 , 降低病亡率 。 去年3月 , 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专家评估报告会对上述疗效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
此外 , 中医药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也可以发挥优势作用 。 很多患者在核酸转阴以后还有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 , 中医药可以对症治疗 , 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
关口前移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防重症】阻断新冠病毒感染从轻症转向重症发挥关键作用
阻断病情由轻症转向重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在近期应对疫情的实践中 , 中医药在阻断新冠病毒感染从轻症转向重症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介绍 , 临床实践发现 , 通过一些中医症候能够及时识别容易发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 , 对于判断病情转重有指导意义 。 “舌苔由薄转厚变黄 , 舌质的颜色由淡红转成紫红或者淡暗;高热持续不退;大便稀溏或者几天没有大便 , 并且伴有食欲严重下降 , 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变差;出现明显虚症 , 比如精神萎靡 , 一活动就喘促 , 语不接续 , 手脚凉 , 出冷汗 , 口干舌卷 , 尿少短赤等 , 这些中医症候都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可能会转重的预警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