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从脚下起,病从脚底除,驱寒除病的窍门,就在你的脚底板上!( 二 )




四、消化不良——扳脚趾


消化不良 , 有口臭、便秘、腹泻、胃痛的患者应该经常扳扳脚趾 。


因为 , 足背跖趾关节附近是下肢经脉“荥穴”分布的位置 , “荥穴”能治热证、火证 , 具有清热、泻火、止血、镇痛、滋阴、养胃的作用 。


正所谓“荥主身热” , 因此 , 依据各经荥穴分别主治本脏腑病变所致热证 , 板摇脚趾 , 刚好能刺激足阴阳六条经的荥穴大都、内庭、行间、侠溪、然骨、通谷 。





经常顺时针板摇脚趾可以达到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除湿的目的 。


如果你是阴虚有热、或脾胃虚弱引起上述症状 , 也可以治疗 , 但你需逆时针方向板摇脚趾 , 能温阳运脾、滋阴养胃 。 轻轻松松搞定令人烦恼的症状 , 随时保持口气清新 。


五、静脉曲张——踮脚走


踮脚走包括脚尖走和脚跟走 , 即用脚尖或脚跟走路 。


有研究显示:踮脚运动能使小腿前、后侧肌群收缩、拉伸 , 肌肉在收缩、拉伸的过程中产生挤压促进血液淋巴的循环 , 并加强局部肌肉、皮肤的弹性 。 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气血 , 两者交替刺激可以祛病强身 。


每天坚持走2~3次 , 走40~50步 , 交换脚尖、脚跟走 , 每次5~10分钟;也可以做原地踮脚运动 。


长期进行这项运动 , 能够有效缓解静脉曲张 , 特别针对久坐、久站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很有用 。





虽然踮脚运动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 , 它不仅能增加心跳 , 使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50次左右 , 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 , 有益人的心脏、心血管健康 , 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 , 防止静脉曲张 , 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


最重要的是 , 它可以避免损伤膝盖 , 这对膝盖有问题的老年人来说 , 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方法 。 但是应注意安全 , 以免站立不稳而摔倒 , 发生意外 。


六、睡觉流口水——推揉脚拇趾内侧


脾主运化水湿 , 在液为涎 , 睡觉流口水、舌边有齿痕 , 这是脾虚的症状 , 就是常说的水湿重 。


如何处理呢?


我们应该从脾经入手 。





足拇趾前内侧是脾经经脉原气所出的根本 , 流注壮大的通道 。 推揉脚拇趾内侧具有健脾益气、和胃化痰、宁心安神作用 , 促进脾的运化功能 。


长时间反复的推揉 , 健旺脾的运化水液功能 , 防止、消除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 。


另外 , 脾经的功能强大了 , 增强升清的控制能力 , 就能使涎液上行于口 , 但不溢出口外 , 达到保护口腔黏膜 , 润泽口腔的作用 。


七、抗衰老——常抬双脚


都说老年人不能躺 , 一躺下这人气就没了 。 确实是这样 , 腿部肌肉如果能够得到锻炼 , 能够加速血液回流 , 促进心、肺、大脑的功能 。


虽然动作简单 , 但是长期坚持的确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近百岁 , 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精气神十足 , 据她本人透露:坚持每天脱掉鞋子 , 把双脚高高举起几分钟是她每天都要做的 。


八、肾气不足——揉脚心


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这些基本都是人到中年后的常见情况 , 这既是大脑衰老的一种表现 , 也是肾气衰微所导致的 。


搓擦足心就能很好的补肾气 , 中医认为肾之精气为脏腑阴阳之本 , 生命之源 。